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17—18世纪法国人学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80页(3667字)

17世纪后半期,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它的顶点,封建王权空前强大。路易十四执政时期,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机器。严厉镇压民众的反抗运动。取消大资产者以重金购得的贵族爵号。增加苛捐杂税,残酷剥削和压迫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生活最为悲惨。18世纪中期,农民暴动和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扩大殖民侵略,使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到18世纪下半期,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获得巨大发展,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却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封建专制政权打击、限制资产阶级经济势力的增长。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整个法国处于政治大动荡的时代。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1789年—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大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这是一次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深刻更彻底的革命,影响了整个欧州大陆,并影响到19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作为政治革命先导的思想革命,法国资产阶级于革命前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神学,提出一整套论证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学说。这个时期的人学思想,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7—18世纪法国人学,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不断增长,其内容的资产阶级特性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阶级矛盾的尖锐与阶级利益的复杂,这个时期人学思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有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温和派,有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有反映劳苦大众要求的平民思想家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理论最系统的是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希图借助自然科学的成就,证明人的伟大,替资产阶级指出建立理想世界的道路。笛卡尔认为理性人人具有,是人的本性所在。所以,人人平等乃是天赋人权。使理性充分发展,使人的意志完全自由,是人道的最高标准。另一位17世纪思想家拉洛席福科认为,利己主义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原动力。因此,道德基于人性,基于自爱,而不是基于宗教。他们的思想是已经发展起来但还不够强大的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理想的表现。他们高扬理性,反对宗教和蒙昧。但他们缺乏明显的战斗性。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18世纪法国人学思想的斗争性进一步增强,目的更加明确,理论更加系统、深刻。早期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孟德斯鸠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自然法是从人的生命本性中派生出来的。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起支配作用。而在社会状态下,则有处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政治法”,处理公民间关系的“公民法”。在人类社会中,有永恒的普遍有效的公道与道德,谁也不能违反,谁违反谁就要灭亡,上帝也不能改变这些规则,据此,他反对专制政权和宗教,主张社会的最后目的是自由与富裕。他认为,充分实现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就是最人道的社会。当然,他所理解的自由与幸福只是资产者的自由与幸福。伏尔泰是法国第三等级内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以辛辣尖刻的文笔,抨击教会、封建专制和特权,认为这些东西都不合人性和人道。他认为自然法的根据是不变的人性,所以具有普遍性。人类的风俗习惯尽管千差万别,善恶概念内容尽管各不相同,但总可以找出共同的地方,这就是普遍的自然法。他赞成自然平等,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平等的发挥各自的理智和机能。但他反对人们在社会地位、财产关系上的平等,认为社会上分为富人和穷人,是天然合理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穷人开始议论政治,那一切都完了。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虽然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但由于资产阶级上层的懦弱的一面,使他主张君主立宪,表现出明显的政治上的保守性和妥协性。卢梭是第三等级内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他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人间不平等的来源及解决途径。他从人的本性入手,研究这一问题。在他看来,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人有自爱之心、悯人之心或良知,只不过由于后天习惯或文明的影响使之被淹没不彰罢了。人类在原初的自然状态下,凭善良天性生活,相互帮助,和睦相处,没有不平等、欺压人等黑暗现象。这种社会是最人道的社会。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是私有财产、国家和暴政。人类努力创造文化,但它也带来不幸和不人道。卢梭把古代看作人类的黄金时代。卢梭坚持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来论证自由和平等。但他将国家与政府区分开,认为国家是人民订立契约的结果,表现公共意志。这样,虽然人人把权利交给了国家,但由于它代表公意,所以,人人仍保全了自由与权利。至于政府,则是人民委托的执行者,是人民的公仆。因此,人民对政府有绝对自由、绝对平等的权利。这就是他的主权在民的学说。卢梭主张平等必需以所有权为基础,而平等是自由的保证。他坚决反对贵族特权,反对强权即公理,反对暴君政治,因为它不可能保证自由。他主张人民可以采取革命的办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卢梭坚持文化虚无主义,否认文化的价值。在反对封建教会的同时,又主张建立良心宗教,这是他人学思想中的局限性。

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出现了以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为代表的战斗唯物主义和反宗教的彻底无神论。在他们的着作中,人学思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狄德罗作为百科全书派的首脑人物,其人学思想表现出更热烈更彻底的战斗精神,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论特点。他以自然科学知识、唯物论观点,猛烈抨击、深刻揭露教会盲目的信仰主义,禁欲主义,为人的精神肉体的双重解放呐喊,主张任何人都该享受现实生活,人人都有自由、平等、幸福的权利。他注重理性、教育和立法,认为社会的改善,首先应该是制度的改善。这说明他不仅仅停留在人学理论的阐述上,而且要求把这种理论付诸实现。爱尔维修的人学思想内容丰富而系统。他认为,人的本性以身体的感受性为基础。这种身体感受性从生物学上说就是求自我生存或情欲,从伦理学上说就是自爱。一切社会性,均起源于此。情欲有两种,天然的情欲,如苦乐之感,决不改变,人为的情欲,如骄傲虚荣,可以改变。他指出,人的智力,皆天生平等。人受环境的影响,而环境主要指法律和教育。他重视立法、教育的作用,鼓吹教育万能、立法万能。但他又认为环境、立法又依靠天才人物的出现。这样,便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爱尔维修深刻指出,一切道德上的善恶,正义与非正义,博爱、仁慈与残忍偏颇,都随风俗习惯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人吃人,是残酷的,但在原始社会的极端贫困中,或在特殊状况下,大家都面临饿死的危险时,这就是一种寻常的正当的事。他否认意志自由论,认为人的一切选择,都基于对社会利益、法律、传统、舆论的考虑,都是有客观原因的。这就是说,人无天赋的良心、同情心、道德感。人性、人的性格,是后天经验或环境影响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利益是决定因素。人类把那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称为善的、人道的、道德的、正义的。他明确提出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他认为,人道应该包括个人利益,自爱心不应该完全排斥,它既可以是罪恶的来源,也可以是道德的来源,关键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利益。不损人的,有利于社会的自爱心,乃是非常道德的。因此,他把自利分为正确理解的和错误理解的两种。认为正确理解的自利心是道德的源泉,人道的原则。错误理解的自利心是罪恶的渊薮,必须排除,人的利己主义必须在公共福利之下活动。而公共福利的实现,要靠政治制度、法律、教育保证,人人遵从法律就包含了个人的较永久的利益。霍尔巴赫是18世纪法国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系统化者。他的人学思想也汲取了这一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的优秀成果。他也把自爱、求生存、利益看作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他否认意志自由,认为人从生到死,一直受客观条件决定,没有什么自由。因此,他重视环境、教育、立法。但他又认为人的意志支配世界,鼓吹抽象的理性至上。表现出循环论的倾向。他认为,社会是发展的,现代比古代好。他承认自私或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否认社会完全是自私的结果,认为通过社会,人类也发展了良心,这个良心存在于人心中,被误认为是先天的。他认为,自然法也是从经验产生出来的东西。霍尔巴赫是个无神论者,他尖锐地批判宗教神学,但他却认为宗教源于无知,看不到其社会根源。他认为世界上的根本斗争,乃是理性与无知的斗争,这样无知识的劳动者也成了斗争对象。这种人性论仍然是以个人自由、个人幸福为人道中心的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17—18世纪法国人学,是逐步壮大起来的法国资产阶级的人道理想的集中体现。它的丰富内容不仅影响到19世纪乃至20世纪的西方人学,其中某些积极成果也受到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容。

上一篇:斯宾诺莎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