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88页(2933字)
【生卒】:1713—1784
【介绍】: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领袖,美学家,法国第一部百科全书主编。生于朗格里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在巴黎读中学。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几国文字。1743年结婚,为生活所迫,当过家庭教师,从事过翻译工作,1746年发表《哲学思想录》,1747年发表《论盲人书简》,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被投入监狱三个月。1753年发表《对自然的解释》,表明了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以后他又发表了《拉摩的侄儿》、《达朗贝与狄德罗的谈话》和《达朗贝的梦》,《对爱尔维修〈论人〉一书的反驳》等,表述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也显示出他的一些辩证法思想。他还发表了一些美学着作:《美之根源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谈演员》、《绘画论》、《天才》等,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1751—1780年,他团结许多着名学者,完成法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即《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手工业详解辞典》。其间历经坎坷和波折。由于教会反动势力的策划,1752年皇家政务会议查禁《百科全书》第一、二卷。1759年被吊销许可证。编印工作不得不转入地下。后来,达朗贝退出编辑部,卢梭也与他公开决裂。内外交困的狄德罗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艰苦地工作,终于使35卷巨着全部完成。1773年末至1774年3月访问圣彼得堡,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进行过多次谈话。后来应女皇之邀写了《俄国大学计划》。1784年7月13日病逝。狄德罗继承16世纪人道主义传统,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赞扬人的肉体与精神的解放,主张人人都应该享受现实生活,都有自由、平等、幸福的权利。注重理性、教育和立法,认为社会的改善在于政治制度的改善。注重人人求乐的权利。这些思想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同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相互联系的。
(1)人与政治上的人 狄德罗认为,人是一个有感觉的、能反映的、有思想的生物。人合群而生,超出一切动物之上,人有专属他的独特的善恶,人发明了科学和技术,自己选择主人,自己制订法律。人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所以可以从许多方面考察人。他指出,人由两种物质组成,即灵魂和身体。解剖学研究人的身体即他的物质部分。从人成胎或有生命起到死亡为止,如此被考察的人是博物学上的人。把人看作能进行各种精神活动的生物,这些活动使他可以成为好人、行善的人,或坏人、作恶的人,这就构成伦理上的人。从社会状态方面研究人,他就是政治上的人。在狄德罗看来,人和土地是真正的财富,人离开土地,一文不值;土地离开人,也一文不值。但他指出,光有人还不够,一定要有灵巧的人,健壮的人。灵巧来自自由,健壮来自良好的品行和舒适的生活。他断言,如果农民在国家里是最辛苦而又生活最差的人,他们就会厌恶自己的境遇或沦为毁灭。一个国家财富越多,分配得越平均,国家治理得就越好。狄德罗开列了治国乐民的方略,并认为只要君王有勇气和愿望加以实施,那他自己也会发现这些原则。
(2)论人道 狄德罗认为,人类是一种对全人类的仁爱精神,它只能在伟大而富感情的灵魂里燃烧。具有这种高尚热情的人,会由于别人的痛苦以及想要解除别人的痛苦而极端烦恼。这种人为了消灭奴隶制、迷信、罪恶和灾难,而情愿跑遍天下。狄德罗认为,人道主义者使人容忍错误,但却让人严厉对待罪恶,并夺下坏人陷害好人的武器。人道主义者并不让人摆脱一切束缚个人的锁链,他使人成为好朋友、好夫妻。人道主义者由于仁慈,而对一切人披肝沥胆。狄德罗认为,这种品德是许多其他品德的源泉。但具有这种品德的心灵却不多。
(3)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狄德罗认为,自然法是规范我们行为的永恒不变的秩序,它建立在善恶之间的本质区别上。他不赞成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下人对人像狼一样的看法。他指出,虽然善恶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人们对于正义的定义,也充满分歧,但是由于人是理性的,所以,他最终内心里必然不会违背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规范。他援引西塞罗断言,自然法不是任意的规定,而支配宇宙的永恒理性的印记。自然法是以极美的字迹写在我们心中的,它永远是最强有力的。狄德罗认为,人类的自然权利是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它的性质永远同全人类的公共意志和共同愿望联系在一起,是永远不变的。他认为,公共意志永远是好的,永远不会出错。一切义务的界限,应该由公共意志来确定。仅仅在全人类对他都毫无争执的东西人,人才有最神圣的自然权利。所以,他主张,每人必须依赖公共意志认识自己应该怎样做人。人所想的一切,只有在符合一般和公共利益的时候,才是好的、伟大的、高尚的、卓越的。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基本品质,才能算人。在他看来,对于人类的公共意志和共同愿望的尊重,是在同一社会中的个人对个人,个人对他所属的社会,以及他所属的社会对其他社会的行为准则。因为,服从公共意志,是联系一切社会的纽带。相反,一个仅仅顺从个人意志的人,是人类的敌人。
(4)论自然与文明 狄德罗与卢梭一样,认为理想的人不是文明人,而是原始人或野蛮人,在他看来,原始人心地纯朴,生命力顽强,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他在《布甘维尔〈旅行记〉补篇》中,借泰提族老人之口,赞美了自然状态中的泰提人自然、朴素、平和的共同生活。那里人只遵从自然的本能,一切归大家共有。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人为的法律和约束。男女彼此凭自然本能相爱,男女结合,生儿育女,是光荣的、光明正大的事,因为这是为了种族的繁衍。这是男人端正、健康、强壮,女人端正、健康、鲜艳、美丽。人们彼此间没有仇恨、埋怨,没有羞耻感、私有观念和自私自利的占有欲。而欧洲的文明人,破坏了这一切,他们把疾病、私有欲、不睦、仇恨、残杀、邪恶带到了泰提人中,使泰提人的生活失去了自然和安宁。他们破坏了自然法,把人类带入无休止的冲突、欺瞒、倾轧、毁灭之中。所以,狄德罗认为,如果让人类遵守自然法、公民法和宗教法的话,后二种法必然严格摹仿第一种法。因为自然法是铭刻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永远是最强有力的。
(5)宗教摧残人 狄德罗猛烈抨击宗教及其信仰。他指出,宗教信仰不但无益于人类的道德品质的增进,而且制造事端,散布迷信,贻害人类。他告诫人们,不要在上帝、灵魂和来世生活等问题上争论不休,而要关心现实生活,现实问题,主张人应享受人的生活,即满足人的一切合理要求,包括自然的欲望。他借少年修女苏姗娜的形象,揭露修道院惨无人道的生活。苏姗娜因不愿住在修道院而受尽教会百般折磨,结果使她精神近乎错乱,像野兽一样撕咬自己。狄德罗揭露说,这是与世隔绝的结果,因为人生来是要过社会生活的。如果把她分隔开,让她孤独存在,她的思想就会紊乱,性格变得乖戾,因为抵抗寂寞孤独,比抵抗贫穷需要更大的灵魂力量。让人进修道院,是残杀人性,违反人的自然本能的行为。他借书中人物之口断言,“修道院的生活只适于疯狂和伪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