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罗丹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42页(1977字)

【生卒】:1840—1917

【介绍】: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生于巴黎。1854年入绘画与数学学校。1864年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一贝勒斯的助手。1871—187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刻,其中曾去意大利观察米开朗琪罗等的作品,深受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构思深刻,造型精确,具有新的创造,因而受到法国官学派的抨击。1880年起致力于大型高浮雕构图《地狱门》的制作,因官方反对终未完成。计划中的186件雕塑只完成了《思想者》、《吻》、《夏娃》等。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还曾创作许多别具风格的速写和铜版画。晚年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主义。他接近人民群众,同情被压迫者。普法战争后,他的创作充分显出其人道主义色彩。他对社会不满,但认识不到人们痛苦的阶级根源。却认为痛苦来自人性本身的矛盾,灵魂与肉,梦与现实永远冲突,人们永远得不到安宁,找不到永恒的爱、绝对的美和真理。这种超阶级的人性的刻画,在罗丹创作中占有极大比重。他抽去人的阶级性去看待善、恶、美、丑的问题。他认为艺术家的劳动是最高尚的。其人学代表作主要有《艺术论》,叙述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

(1)生命是无尽的享受 罗丹认为,生命是无尽的享受,包括痛苦在内。苦痛,亲人的死亡,甚至朋友的背叛,也会给予伟大的艺术家(指画家、雕塑家、人)一种酸辛的快乐。他在所见的一切中,明确地抓住命运的意图。他用兴奋的眼光,一个看透了命运的人所具有的兴奋的眼光去注视自己的痛苦和创伤。当他看见相互残害的生灵,憔悴的青春,衰退的精力,枯竭的天才时,当他面对着决定这些凄惨的规律的意志时,他因为能够知道这一切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而且他深深体会这些真理后,真是觉得万分幸福。

(2)人体是心灵的镜子 罗丹说,人体,尤其是心灵的镜子,最大的美就在于此。……我们在人体中崇仰的,不仅是如此美丽的外表的形,而是好像使人体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哥特式的大教堂为什么这样美观?因为在各种生活的表现中,可以发现天国的爱。中世纪的雕塑家,到处看见无限的善良发着光芒,并把和善的回光甚至反射在魔鬼脸上,给予魔鬼一种可亲的狡猾,好像是和神有亲族关系的神气。最纯粹的杰作是,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一切都融化为思想与灵魂。艺术家雕塑自然,其实是颂扬自己的灵魂,丰富了人类的灵魂。他既然是以自己的心灵渲染了物质世界,这便是向那些怡然神往的同时代人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感情色调。他使这些人在自己身上发现从来不知道的宝藏。他给他们以种种新的理由来热爱人生、种种新的内在光明来做人。

(3)黄金时代在未来 罗丹认为,希腊人所理解的美是“智慧”梦想的“秩序”;所以仅仅服务于那些有学识的人。这种美轻视贫苦的灵魂,对于被损害者的良好愿望毫不动情,而且不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灵光。这种美对于思想不深刻的人是残酷的。它鼓动亚里士多德做了奴隶制度的辩护者。哲学家不是按照存在于辽阔的宇宙中的真相,去设想这一秩序,而是按照人类的几何学来排列这一秩序。他的局限性在于,害怕无限,害怕进步。照他们的意见,原始时代的平衡状态未被破坏时,这个时候是最美好的;自此以后,一切都愈来愈坏:日常秩序中总有一些混乱,我们窥见的未来的黄金时代,他们却把它放在已经遥远的古代。

(4)热爱人生吧 罗丹认为,米开朗吉罗,无非是最后和最伟大的哥特式艺术雕塑家。内心的反省、苦痛、厌恶人生,反抗物质的锁链——这就是他的灵感的因素。他所塑的每个囚徒,都是表现人类的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肉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但是我不同意他蔑视人生。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仍是美好的,为了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我要不断训练自己更加冷静地去观察自然,走向宁静,基督教神秘的焦痛,相当程度地还在我身上存在着。

(5)人应从工作中享受幸福 罗丹说,我们这一时代的人所缺乏的,在我看来,就是对自己职业的爱好;他们仅以厌恶的心情来完成他们的任务。他们有意识地“草率从事”——自上而下,社会各阶级都是如此。工作本应该看作是我们生存的理由和我们的幸福,可是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视为可怕的强迫劳动,可诅咒的苦役。一个人同样能把工作做好或做坏;把工作做好更能使人高兴,因为更适合人的天性。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人生的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上一篇:左拉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