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47页(1008字)
【生卒】:1798—1857
【介绍】: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的奠基者,社会学的创立者。1798年生于蒙彼利埃,1814年在巴黎工艺学校学习,1817年开始与圣西门交往,成为这位老人的秘书和合作者。孔德受圣西门的影响是巨大的,被称为后者的“精神上的养子”。他把圣西门的初步的,不成熟的实证主义思想系统化。1824年两人由于着作权问题上的争执而断绝往来。1927年曾因不幸婚姻和劳累过度跳塞纳河自杀未遂。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1857年去世。主要着作有:《为重新组织社会的必要的科学工作计划》(1822),《实证政治学》(1824),《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实证哲学体系或建立人道宗教的社会学论文》(1844——1851)和《实证主义问答或广泛宗教解说撮要》(1853)。
(1)人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孔德认为,每个人都有利己的心理,这是人的本性。同时每个人都有利他的思想,人是群居的动物,群居就要合作,因此人都有利他的思想,都有同情心。这两者对于社会都是必要的,两者可以是并存不悖的。利己心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人人为自己对社会有好处。同时,社会是群居的社会,利他可以促进社会的互相合作。社会要发展就应以利他之心克制利己之心,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2)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 孔德把人类智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就人类思维的本性来说,它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运用了三种探求哲理的方法,即神学的方法、形而上学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个人智力的发展也是如此:童年时期是神学家,爱好神话和虚构;青年时期是形而上学家,喜欢抽象和理想;壮年时期是物理学家,关心实际,重视现实。
(3)人道教 孔德声称,他的人道教不是对天主教、基督教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人道教就是以人类之爱代替上帝之爱。只有人道教才是真正的、完全的、永恒的宗教,爱的宗教。人道是人的崇高品质,人道教信仰的对象是人类,是一个人类的大我。它提倡爱人,爱人类,崇拜人类及作为人类生活基础的地球和天空。强调人道教的任务是要把爱的宗教精神贯彻到理智、感情、行动中去,灌输到生活的各种行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