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马塞尔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69页(1974字)

【生卒】:1889—1973

【介绍】: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评论家。1889年生于法国巴黎。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富有艺术修养。16岁那年参加哲学课程学习,从此决定终生从事哲学事业。1911年起曾在各地担任过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红十字会亲自体会到了大战的悲惨情景,这对他的思想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1929年接受天主教洗礼。1973年去世。其主要着作有:《形而上学日记》(1927)、《存在与所有》(1935)、《创造的忠诚》(1940)、《存在哲学》(1949)、《存在的神秘》(1951)、《反人道的人》(1951)、《神之死与人间》(1958)、《现存与不朽》(1959)、《人的尊严的存在背景》(1963)等。塞尔是法国存在主义的先驱,他的《形而上学日记》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同年出版,而在这之前,他就把存在主义哲学介绍到了法国。然而,马塞尔与其他法国存在主义者不同,由于精神上的演变的结果,他在40岁上加入了天主教,此后他的全部活动都带有宗教态度的鲜明特点,他的哲学被称为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或宗教存在主义。马塞尔也反对传统哲学,用“我”和“你”、主体和主体的关系取代传统哲学的“我”和“某物”、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他从主体间的交流,以及反对理性化,主张人格化出发,着重研究了人的存在问题。

(1)论人的存在 马塞尔认为,人的孤独是由于理性主义把人对象化所造成的,对象化的个人无法相互理解,形成精神隔膜,存在主义强调“存在”的主观性,旨在促使人之间的“交往”和“分享”。他认为追求“存在”的认识是两种直接认识之间的一种反思活动,一种是自然的、原始的、儿童式的直接认识,它受到反思的破坏;一种是超思维活动,越出反思范围的直接认识,这就是信仰。反思活动又分成两步:初级反思起抽象作用,以分析使统一的经验解体;二级反思起恢复作用,以综合重新统一经验。初级反思面对的是客观,二级反思处于“神秘的”世界,神秘的世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融合化一的境界。马塞尔认为,人的存在同时处于两个世界之中。人总是首先存在于一定的状况中,通过身体而体现为一种具体性,并于此时此地与客观世界发生确定的关系。同时,人的具体存在又具有神秘性,它在本质上不可言传,它是对“我”存在的直接确信的信念,它通过信仰和希望与神发生关系。神在马塞尔那里是可望不可及的,它不是对象,它是超越问题,是不可证实的绝对,人的存在只有通过纯洁的爱与超越的神交往,才能反躬自省,思维个体性。因此,人的生命不是占有而是开放,是向存在也即向神开放,“存在”就是被爱,被神所爱。马塞尔认为,现代西方世界中技术统治了一切,甚至统治了生活,人的存在被等同于人自己的功能,因此,人被异化了。但是,人仍是有希望的,这就在于人要走出自我,追求超越性,与神交往,“人一旦向神开放,就达到了“存在的家乡”,整个世界不过是同神交往的联系环节,它使人归附绝对的“你”——神。

(2)论信仰 马塞尔的“信仰”概念意指当人超越问题领域达到神秘领域时产生的态度和行动。马塞尔说,它是一种“用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其中的绝对的承诺”。绝对的承诺只能是一种整个身心投入其中的自由行动,在这种行动中,自我超越了感情、思想和信仰之间的鸿沟,并使自己成为一种具体的、积极的、活生生的现实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思维主体。因此,信仰既不是客观可证实的,也不是完全主观的。信仰不仅是一种自由行动,而且也是对神的恩宠的反应。所有的个人承诺都包含着个人反应,因此,信仰又是神秘的。马塞尔认为,信仰与意见不同。意见不需要个体的参与,它是一个主体对一个客体的看法。信仰则是一种参与,“如果我相信,就意味着我做了一种根本的承诺,它不仅影响到我所有的,而且影响到我所是的。”因此,信仰是一个具体个人的个人参与行动,在这种行动中,相信者同他所参与的对象不可分离。

(3)论在场 马塞尔独创的“在场”概念,是用来指称对最高存在的意识。马塞尔认为,最高存在“不是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是这个或那个的东西”。它不是一种客体,因而不能被当作客体对待。一旦用对待客体的办法对待它,我们就不可避免会歪曲它的本性。它是一种我们参与其中的神秘。这是一种不可定义的神秘,对此我们只能说:它所指的是“我是”而不是“我有”。“在场”指的就是在人的存在深处的上帝的“在场”。这是一种绝对的“在场”,在这种“在场”中,主客体的区别消失了,被超越了。马塞尔认为,在人的存在深处总是有上帝的“在场”,虽然它可能被否认、被歪曲。我们总是在通向存在的路上,因为一个不在通向存在路上的人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上一篇:海德格尔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