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89页(1785字)

【生卒】:1875—1955

【介绍】:

德国小说家,散文家。生于德国北部卢卑克市一个谷物商人家庭。父亲曾任市税收事务参议,具有德国人的严肃、冷静的性格特征;而母亲则热情奔放,富于幻想,有着艺术家的气质。1893年,曼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当见习生。1895—1896年在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旁听历史、文学史和经济学等课程。1894年曼开始其文学创作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开始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1936年被纳粹剥夺国籍。1938年迁居羡国,1944年获美国国籍。曼推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认为他们的创作是欧洲文学的主流。他继承这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一生写了大量现实主义作品。其主要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是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不同特征的缩影,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曼也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曼又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瓦格纳的创作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他认为弗洛伊德主义影响到科学的每一个领域,渗透知识界的每一个王国,对文学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直言不讳承认自己属于心理分析派作家。他的主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堕落》、《特利斯坦》、《托尼阿·克略格尔》、《威尼斯之死》;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绿蒂在魏玛》、《魔山》、《里奥和魔术师》、《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小说集《矮个儿先生弗里德曼》等。

(1)论市民性 曼把生活中一个特殊的、高度发达的精神领域叫作市民性,在他看来,市民性是欧洲人道主义文化的一种总定义。它是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产物,是历史造成的,但它又是一个比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要完整和单纯得多的领域。曼认为,市民性是顺利时期的产物,是生活发祥地和太平盛世的产物,在这些数量相当多的、起初不太稳定的、短暂的时期内,人类开创了伟大的精神传统。在这些时期内形成了人类相互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它是未来人类关系的模式。曼的“市民性”含义近似于“高尚”和“修养”。曼认为,市民性是不会被消灭的,他说,只要生活还将爱惜它自己,象歌德这样最光辉的市民性代表就还会受到爱戴,市民性的榜样、市民性的准则就还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2)论时代 曼认为,每一时代的人都会有理由骄傲自己所处时代的优越性。他说,无论哪一代人都不会受到冷遇,都会象歌德那样,命运给予他一个以历史经验来丰富个人经验的可能,使他了解那么多东西。只要人们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都可以从自己的时代获益。曼又说,如果人一生跨越两个绝不相同的时代,这种人所占的便宜主要在于:他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涤信历史事件的一贯性与继承性。因为在历史中,一切本是一脉相承的。每一种“旧秩序”之中早有新事物的嫩芽在那里萌生并在精神上逐渐生长。

(3)论极权主义 曼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典型的极权主义,它是以精神上和科学上的蒙昧主义为特征的,用民族主义反对人道主义的,把人道看作业已堕落过时的东西的一种强盗逻辑。极权主义常常表现为一种“强力政治”,而“强力政治”处处披上救世主的外衣。曼说,极权主义宣传的东西与真理永不相类。极权主义的拥护者们要求信仰谎言,如同信仰能创造历史的强力。曼认为,极权主义者把非真理转化成“真理”,他说,极权主义者认为,使得人们幸福的不是真理,而是信仰。曼认为,极权主义是与人道观念截然相反的假革命。

(4)论自由和平等 曼认为,自由是有限度的,而平等往往不可能得到实现。在举目尽是分散隔绝的个人的世界里人无法生活,人类不能是分散隔绝的。曼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如果不用漫不经意的轻率态度对待自由的问题,不加考虑地将自由与专制对立起来,那未免失之于天真。相反,倒是象自由与平等这样的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才是不相容的,它们不仅仅在纯粹的形式下不相一致,而且甚至互相矛盾。因为平等的概念本身包含着坚强政权的概念,而在资产阶级社会中自由却容纳着无政府主义的涣散因素。曼说,在处理它们的关系时,主导观念应是“公正”,因为自由和平等是关系全人类的良心的事情。

上一篇:瓦雷里 下一篇:里尔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