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坛传戒
书籍:中国神秘文化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第458页(555字)
设立法坛、戒坛,为七众传授戒法,称为传戒。中国汉地的传戒分为三级,称三坛。初坛传十戒,在法堂集体举行,由传戒和尚讲说十戒的内涵,最后向受戒者提问:“尽形寿能持否?”受戒者答“依教奉行”或“能”,仪式告毕。传十戒时要落发。二坛传具足戒,在戒坛举行,传戒者有三师七证,称“十师”。受戒者三人一组,分组入戒坛。三师之一下坛讲说“衣钵”涵义,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答“有。”然后对受戒者逐一询问是否犯过“十三重难”(13种重大罪过)和是否有“十六轻遮”(16种妨碍出家的问题),受戒者逐条回答后上坛受戒,再被询问上述问题后,三师七证表决通过授具足戒,由传戒和尚讲说“四根本戒”,最后命受戒者下坛学习。中国汉地实行昙无德部《四分律》,比丘学250条比丘戒,比丘尼学348条比丘尼戒。元代开始,汉族僧尼受此戒后要爇(ruò)顶,即俗称“烧香疤”,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通过决议废止。三坛传菩萨戒,在大殿中集体举行,由菩萨戒法师讲述“三聚净戒”,礼拜释迦牟尼佛、文殊弥勒菩萨等。戒师教导受戒者忏悔三世罪业,并发十四菩萨行大愿。最后戒师宣说十重四十八轻出家菩萨戒(为比丘、比丘尼)或六重二十八轻在家菩萨戒(为优婆塞、优婆夷),并询问受戒者能持否,问答毕,仪式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