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
书籍:中国神秘文化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第514页(404字)
中国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据说是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庸衍化而来。《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云:“水则隍也,庸则城也。”见于最早的是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所建的芜湖城隍。唐以后郡县皆祭城隍。宋以后城隍之祀遍全国。各地所祀人物各不相同,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绍兴城隍庞王,上海祀秦裕伯,北京城隍杨椒山等,一般以有功于当地者为城隍。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又以城隍为管领亡魂之神。当道士建醮“超度亡魂”时,须发文书“知照”城隍,方能“拘解”亡魂到坛。旧时一些地方每年春、秋、冬各进行一次“城隍出巡”活动,抬着城隍木像巡游。春天于清明节,名为“收鬼”,以免鬼魅来危害百姓。秋季为七月十五,称为“访鬼”,专查屈死鬼魂。冬季为十月初一,称作“放鬼”,农事已完,放鬼出城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