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51页(1385字)
【生卒】:1794—1857
【介绍】: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和龚自珍共同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主张改良封建制度,同属地主阶级改良派。在鸦片战争期间,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府中作幕僚,参与浙东抗英战争,看到了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厉害。着《圣武记》,主张区分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他们的物质文明。他抨击愚昧的顽固派们,“徒知侈张中华,未睹环瀛之大。”(《圣武记》)为了使国人了解外部世界,他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外国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指出西洋机械“即奇技而非淫巧。”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在中国设立兵工厂,造船厂,改革清朝腐朽的军事制度,同时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强海防,坚决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晚年,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战争,因迟误驿报的罪名被免职。移居兴化、杭州,潜心佛学,整理着述。他的着作还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其中《古微堂内集》的《默觚》篇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
魏源的哲学思想充满了内在矛盾。一方面,为了论证改良的合理性,他继承并发挥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说:“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天地万物无一物不变”(《默觚·治篇五》)。因此人类社会也必须相应地变革。“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皇朝经世文编·筹鹾篇》)大声疾呼“今人益于古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默觚·学篇》)。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而又谓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乾尊坤卑,天地定位,万物则而象之。”(同上)因此在万物的变化中,“其不变者,道也。”(同上)“三纲五常”所规定的尊卑秩序永远不可变。他最终还是没有脱离形而上学体系。在认识论上,他一方面讲:“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同上)主张“先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抨击各种“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和宋明理学空谈性理的治学方法,他讲:“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海,不如佑客之一瞥”(同上),重视实践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心中有一种先验的“本觉之光”,决定着圣、贤、智、愚的差异,重又回到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在世界观上,他深受佛教和陆王心学的影响,把人的主观意识夸大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人知地上皆天也,不知一身内外皆天也。”“人知心在身中,不知身在心中也。”“意之所构,一念一物皆物焉。”(同上)这种矛盾的世界观,反映了地主阶级改良派既要反对正统的官方哲学,又缺乏科学武器的状况。
魏源是中国近代最早大声疾呼学习西方的进步人士,对其他进步派别产生了极大影响。《海国图志》译成日文,对明治维新时代日本资产阶级思想家有很大启发。不过,他所要学习的仅限于资产阶级的物质文明,并以不改变封建统治为前提,标志着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初级阶段。魏源提出的变器不变道的思想,后被洋务派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