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54页(1378字)
【生卒】:1865—1898
【介绍】: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家、思想家。其父谭继洵为湖北巡府,他少年时代随父周游祖国各地,目睹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决心救国救民。早年深受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影响,后学习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政治思想,在家乡创立学社,宣传改良思想。1896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写成其主要哲学着作《仁学》。1898年被光绪皇帝征召入京,任四品衍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的领导工作。失败后拒绝出逃,壮烈牺牲。其着作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
他继承了王夫之“无其器则无其道”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故道,用也;器,体也。故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谭嗣同全集·短书》物质性的器是第一性的,是本体,道则是器运行的规律,依赖器而存在。故器变道亦变,他以此驳斥洋务派变器不变道,反对变革封建制度的谬论。他吸收当时西方自然科学中的“以太”说作为物质世界的基础,认为“以太”是构成各种有形物质的基本微粒。“任剖某质点一小分,以至于无,察其为何物所凝结,曰惟以太。”(《仁学》)同时以太又是连结各种物质现象的介质,“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名之曰以太。”(同上)这些观点具有机械唯物主义倾向。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掌握自然科学,也不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而是根据政治的需要对“以太”概念加以主观的引申和运用,认为“以太”或“电”就是人脑中的意识。“脑为有形质之电,是电必为无形质之脑。”(同上)“以太也,电也,粗浅之具也,借其名以质心力。”(同上)于是“以太”无所不在,构成万物的性质便成了“一切惟心所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同上)他从对意识现象的庸俗解释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另一方面,他又赋予“以太”伦理意义,“夫仁,以太之用。”(同上)仁是以太的性质,由此他导出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论。“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同上)“仁”、“心力”、“以太”、“电”都具有四通八达的性质,以“通”为其本质内容,“通之象为平等,”(同上)所以仁学也就是讲平等之学,而封建的“三纲五常”正是阻碍平等的最大束缚。“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同上)造成了人间许多不平。“三纲五常”是两千年来封建君主“箝制天下”的工具,因此他响亮地喊出了“冲决网罗”的反封建口号,决心与顽固派血战到底。“今日中国能斗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方有复兴希望。”(《谭嗣同全集·上欧阳瓣姜师书》)甚至变法失败,他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去浇灌变法的花朵。
谭嗣同的反帝反封建思想是激进的,鼓舞人心的,但其中又有许多不彻底和自相矛盾之处。他呼吁变法图存,抵御外侮,可又幻想依靠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变法,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他一方面要冲决封建网罗,反对封建制度,可又把变法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希望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害怕人民的力量,不敢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认为人民革命只会招来亡国之祸。所以,在这样软弱的阶级领导下进行的变法运动只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