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98页(1001字)

【生卒】:1775—1854

【介绍】: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他是符腾堡莱昂贝格一个教会执事的儿子。1790年进图宾根大学神学院,法国大革命时和同窗黑格尔一起种植“自由之树”,把《赛曲》译成德文。毕业后担任过几年家庭教师。1798年经歌德介绍任耶拿大学编外教授,讲授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出版了他的主要哲学着作《自然哲学初稿》、《先验唯心论体系》,并与黑格尔合办《哲学评论》杂志。1803年离开耶拿,尔后在维尔茨堡大学、慕尼黑、爱尔朗根等地任职。其间思想趋于保守反动。1841年应普鲁士新王威廉四世之邀,到柏林大学主持哲学讲座,直接为普鲁士服务,但遭失败。1854年死于赴瑞士的途中、

谢林前期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它包括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两部分,绝对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概念。他说,绝对同一性“是绝对的主观事物与绝对的客观事物、有意识的东西与无意识的东西之间的同一性的根据”,它“既不能是主体,也不能是客体,更不能同时是这两者,而只能是绝对的同一性”(《先验唯心论体系》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50页)。它就是无差别、无意识、无条件的精神实体。谢林认为,绝对同一具有“原始冲动”,因而出现了“原始对立”,绝对开始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自我意识或理性)的发展过程,又从有意识回溯到绝对。无论是发展或回溯都经过一系列阶段或层次。谢林说,前一个过程是从自然到精神、客观到主观,这就自然哲学的内容。后者是从精神到自然,主观到客观,这是先验哲学的内容。

谢林肯定绝对同一在其发展中,“对立在每一时刻都重新产生,又在每一时刻被消除。对立在每一时刻这样一再产生又一再消除,必定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同上书第148页)。它是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在先验哲学中也拥有它的地位。谢林不仅肯定自然具有规律,而且认为人类社会也具有以自由为目的的规律。但他认为这种规律只是绝对的不断启示。

谢林认为艺术的理想世界也是绝对的派生物,只不过它是精神有意识活动的结果。他认为绝对的同一性是不能言传、理解,只靠神秘直觉。

晚年谢林搞天启哲学,神话哲学,宣传非理性主义、蒙昧主义。

上一篇:《逻辑学》 下一篇:叔本华,阿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