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17页(2014字)

【生卒】:1881—1963

【介绍】:

苏联着名哲学家。生于立陶宛加盟共和国科夫诺诚,犹太人。1899年到乌克兰克尔森政府供职,1903年侨居瑞士,在瑞士伯尔尼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1908年毕业后返回俄国。

德波林于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05年革命失败后,离开布尔什维克,1907年参加了孟什维克。1917年脱离孟什维克,1927年成为联共(布)党员。十月革命胜利后,曾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共产主义学院、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1926-1930年间,担任联共(布)机关刊物《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主编。从1935年起,直到1963年去逝,一直在苏联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共产主义学院主席团委员、苏联科学院历史和哲学部主任、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员等职。主要着作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导论》、《辩证法史纲》、《黑格尔和辩证唯物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列宁和现代物理学危机》、《哲学和政治》等。他的思想观点在苏联哲学界一度影响很大,并且还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学派。

德波林是个经历曲折、思想矛盾较多的人物。他主持编辑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着作,对研究唯物主义哲学史作出了一定成绩。本世纪初,参加过批判马赫主义的斗争。20年代初期,苏联出现了一个机械论集团,企图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认为“科学本身就是哲学”,要求在苏联取消哲学,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并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统统归结为机械运动。1925-1929年间,德波林及其学派对机械论者的错误观点进行了严肃批判,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辩证法的理论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偶然性的客观性、质与量的关系等问题上,维护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正确论断。但在这次争论中,也暴露出他在理论上的一些错误。比如,有一些观点表现了唯心主义倾向,抹煞列宁和普列汉诺夫之间的根本区别,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和概念的解释也有不少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地方。

从1929年底开始,德波林学派又和以米丁、尤金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展开了论战。论战涉及的问题很广,包括如何理解列宁在哲学发展中的贡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黑格尔哲学和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等一系列问题。论战的头一年,德波林学派占优势,居于主导地位。1930年12月9日,斯大林在红色教授学院支部委员会成员中发表了谈话,着重谈了在哲学方面进行两条战线斗争的任务。1931年1月25日,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问题的决议,批评了这个杂志的错误,并改组了编辑部,德波林由主编降为编辑。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德波林学派的批判。

当时苏联哲学界认为,德波林学派的主要错误在于:(1)站在孟什维克立场上宣扬唯心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看作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简单“集合体”,是唯心主义的“发展和延续”。(2)理论脱离实际,把哲学当作纯方法的学问,没有认真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迫切问题,没有把理论研究同党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忽视了揭露托洛茨基主义等反对派的哲学思想根源。(3)抬高普列汉诺夫,贬低列宁。对列宁着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计过低,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认为普列汉诺夫首先是哲学家、理论家,而列宁主要是实践家、政治家,甚至把列宁说成是普列汉诺夫的“门徒”。(4)抹煞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对立,把唯物辩证法黑格尔化,公开声称“黑格尔的体系也是正确的”,“不需要作根本的改造”。

经过两年多的批判,德波林于1933年作了自我批评,公开承认了错误。他的学派中的其他成员,多数人也在不同场合作了检讨。德波林学派从此分化瓦解了。

30年代,在苏联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的这场哲学论战,在当时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各国理论界普遍予以关注,英、法、德、美、奥、瑞士等许多国家的报刊纷纷发表了评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指出:“苏联哲学界在最近数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

现在苏联哲学界依然认为,德波林及其学派的上述理论错误是不可否认的,是应该批判的,并把这场争论所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写入了《哲学史》等着作之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