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伯特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16页(1491字)

【生卒】:1872—1970

【介绍】:

英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南威尔士一个贵族世家。2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成人。罗素的祖母是一位笃信宗教崇尚道德而又颇具激进思想的人,对罗素一生有重大影响。

1890年罗素以优异成绩获剑桥大学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四年级时又攻读哲学,获伦理科学荣誉考试第一名;1895年被选为研究员。在这段时间内,他不仅研究数学,也研究《资本论》并积极投入社会政治活动。1901年发表罗素悖论,1911年取得剑桥大学讲师资格,1944年任三一学院研究员,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并获得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于20年代到中国访问、讲学,1954年再次访华。1970年2月2日病逝于英国北威尔士。

罗素是一位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社会重建原理》、《自由之路》、《布尔什维克的实践与理论》、《心的分析》、《物的分析》、《教育与社会秩序》、《西方哲学史》、《人类的知识——它的极限和范围》、《我的哲学发展》等。

罗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他不仅对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还是一位积极热情的社会活动家。他涉足的领域之广、着述之多为当代所罕见。

罗素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罗素的哲学并不是首尾一贯的,他的思想经常变化。罗素早期受布拉雷德的绝对唯心主义影响,以后又转向康德和黑格尔,希望建立一个关于科学的辩证法,然而,他最终要证明“所有的实在都属于心灵的”。1898年罗素抛弃了绝对唯心主义,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也称为逻辑分析哲学,被公认为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逻辑分析哲学是把逻辑分析与传统的经验主义结合起来去观察世界,并采用公理化方法建构一个演绎系统,用以研究由语言和实在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组织模式。

简言之,罗素是把哲学问题归结为逻辑——数理逻辑。他指出:“在特殊科学里……是自简单走向复杂。但是在哲学里……我们是凭借分析走向简单和抽象,设法在一个过程中去掉原来的题材的特殊性,把我们的注意完全限于有事实的逻辑形式。”在他看来,哲学的本质便是逻辑。在他的哲学里,几乎可以看到哲学史上所有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子。他不仅吸收贝克莱、康德、黑格尔和赫的思想,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推崇柏拉图,把柏拉图的理念改为共相载入他的《哲学问题》中。

罗素对道德问题极为关注。在道德问题上他始终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认为善可以定义为愿望的满足,或取得快乐,并说伦理学的基本材料是感情与情绪。这足见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同样也贯彻于他的伦理学领域中。

不管罗素怎样坚持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位追求正义、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者,并为此终生奋斗不息。1954年他公开抗议氢弹试验,动员了许多科学家在着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上签名。1960年他担任了非暴力反抗运动委员会主席,1961年因主持反对战争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1968年抗议苏联入侵捷克,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他一生为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