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易牛
书籍:古书情节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古书情节辞典》第9页(650字)
战国时代,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可以讲给他听吗?孟子告诉他,孔子的弟子,没有谈过齐桓晋文的事,因此未传到后代,他没有听到过。一定让他说,就讲讲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保民而王,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宣王问像他这样的人,可以保民吗?孟子说,能够。宣王又问根据什么而知道。孟子说他听胡龁说过一件事:一天,国王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国王看见了,便问牵牛到哪儿去?牵牛人回答,准备杀了祭钟。当时国王说,放了它吧!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又毫无罪过,实在不忍心。牵牛人问,是否废除祭钟这个仪节?国王说不可以废除,以羊易之。不晓得真有这么一回事。宣王承认有过这件事。孟子告诉宣王,有这种好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国王是吝啬,他早就知道国王不是吝啬,而是不忍心。宣王说:“是的,真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连一头牛都舍不得?”孟子又问,那么宰羊和宰牛有什么区别呢?宣王一笑,说他也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这样说来,百姓以为他吝啬是应该的了。孟子对宣王说,百姓这样说也无妨。国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爱。道理就是,国王亲眼看见了牛,而没有看见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悲鸣,便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把厨房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宣王听了很高兴,说:《诗经》有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这样做了,却说不出道理来。经孟子这么一说,他的心便豁然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