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26页(2666字)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少时贫且贱,当过“委吏”、“乘田”,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这些事情他都做得很好,据孟子说:“会计当”,“牛羊茁壮长。”(《孟子·万章下》)。他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五十岁以后,先后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并“与闻国政三月”。(《史记·孔子世家》)去官后,周游卫、宋、陈、蔡、楚等国,晚年返鲁。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动的产物。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一部分。他研究、探讨经济问题是从治理国家的政治目的出发的。
(一)孔子的欲望论和义利观。孔子继承了春秋以来就存在的那种认为人都有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的观点。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他认为小人是追求物质财富的,他说:“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也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孔子是君子,他自己就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并且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君子不去追求富贵,而贫且贱,是可耻的。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泰伯》)在孔子看来,人们这种求富的欲望是相差不多的。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承认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富贵的合理性,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变化,即这时已有了更多的人去追求富贵,富贵已不完全是世袭了,旧的贵族在衰落而另一批人在上升。
孔子在承认人们都在追求利的前提下,提出了他的义利观。他主张首先要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物质利益关系。为此,他提出了“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用“义”来约束人们的求“利”活动。他认为如果人们的求利活动不受“义”的约束,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个人,“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依据个人的利益来行动,是会招致怨恨的;对于社会,对于统治者,也会带来祸害。孔子说:“好勇疾贫,乱也。”(《论语·泰伯》)“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如果能够讲义,就会产生利,“义以生利”。孔子还说:“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二)孔子的惠民、富民思想。孔子认为真正能“见利思义”的人是不多的能够做到这点,“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因此,用“义”来限制“利”,在实际作用上,是有限的。孔子还提倡安贫,但是能够安贫的也是很少的,“贫而无怨难”(《论语·宪问》)。因此,对小人除了要教诲他们,使之懂得“义”,采取“刑”的办法,使他们不敢为非之外,作为统治者还要实行惠民、富民政策,使民得到实际的利益。
《论语》中写有尧对舜讲“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的话。就是说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授予的禄位也就永远终止了。《论语》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孔子是主张富而后教的,把民富作为进行教化的基础。
孔子认为使民得到实惠,统治者还不必有所耗费的办法就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这就是老百姓在哪个方面能得到利益,就叫他们在哪方面去谋利。这里有给以方便,不多干涉的意思。
另外,孔子认为为了使民富,还应有正确的财政政策。孔子认为作为国家、君主都要节用。他认为治理大国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孔子还在回答齐景公问政时,答以“政在节财”(《史记·孔子世家》)。在赋税征敛方面,孔子主张“敛从其薄”(《左传·哀公十一年》),“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敛从其薄”,可以减轻民的负担,“使民以时”可以不耽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这种思想被后人概括为“轻徭薄赋”。
孔子认为采取这种惠民、富民政策,可以使民安分,并且“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能使老百姓供统治者驱使。孔子还认为采取惠民政策,可使国富、君富。孔子曾对鲁哀公说“薄赋敛则民富”,鲁哀公说:“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认为民富君是不会贫的,他打了一个比喻说:“未见子富而父母贫者也”(《说苑》)。孔子的弟子有若对孔子的思想作了更明确的说明,他在回答鲁哀公提出的“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说:“盍彻乎?”鲁哀公说:“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就是说我已按十分之二的税率收税,还不够用,你怎么叫我收十分之一的税呢?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意思就是说,收税收得少一些,有利于民富,培养税源。老百姓富了,君主收的税也就多了。
(三)孔子的其他经济观点。从孔子的思想来看,他是重视经济、重视生产的。但是,他反对君子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他称想学农、学圃的樊迟为小人。他认为作为君子只要好礼、好义、好信,搞好政治,就会把国家、地方治理好。这样“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孔子是重视政治的,并不重视生产技术。
但是,孔子并不反对君子经商。他的学生子贡是很富有的大商人,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孔子自己还把自己比做商品,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这都说明孔子并没有抑商思想。
在消费上,孔子主张节俭,但是,他认为个人的消费应与他的地位相当。比如孔子曾经做过大夫,他的消费标准就要高些,出门要坐车。他说:“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孔子的经济思想虽没有多少分析论证,但是,他的这些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二千多年中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