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93页(2612字)

【生卒】:1898—1976

【介绍】:

字翔宇,笔名和别名主要有飞飞、伍豪、冠生、少山、胡必成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生于江苏淮安(原藉浙江绍兴)。1913年进天津南开大学。1917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4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1920-1924年,他先后在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1924年回国后到1926年,先后担任中共两广区委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年2-3月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他担任党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继续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兼任军委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担任过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周恩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外交工作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周恩来十分重视思想建设,早在创建旅欧党团组织时,他就提出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着作。1928年11月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告全体党员书》中,要求全党坚决地在党内肃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在《关于党的“六大”研究》、《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建设坚强的西南党组织》、《学习毛泽东》等文章中,对党的建设和政治路线的关系、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领导人与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等有关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特别提出党的领导者要起模范作用。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1924年就提出军队要为被压迫阶级冲锋陷阵,强调革命军队是党的军队。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创建了一套政治工作制度,为后来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所继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周恩来及时提出共产党必须独立领导革命武装。1929年9月,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从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一中国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革命特征出发,为了使红军成为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给红军规定了三条基本任务:“一、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二、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本身组织;三、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为中国武装斗争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1938年1月,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指出,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周恩来不仅是军队革命政治工作的开拓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1933年,在他和朱德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他的《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1945年8月为八路军总部起草的七道反攻命令和为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起草的许多重要的作战文件,都显示了他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持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周恩来特别强调,部队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群众。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学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周恩来在《论统一战线》、《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等许多着作中,从敌人、队伍、领导三个方面,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总结,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重要论断,论证了知识分子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周恩来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时,经常亲自向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阐述共产党的政策,讲解国内外形势,同他们协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耐心帮助他们改造思想,为巩固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发展包括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爱国侨胞的革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肩负新中国政府总理的重任,和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制定了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巩固新生革命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胜利斗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他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巨大的组织工作。1964年底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意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75年1月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这个宏伟目标。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国际事务中,他倡导的着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万隆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取得了光辉的胜利,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准则。他为党和国家积累了宝贵的外事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支革命外交队伍,创建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风格。对加强我国党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的团结,加强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在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存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