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爱德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45页(1859字)

【生卒】:1850—1932

【介绍】: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派领袖,修正主义的鼻祖。出生于柏林一个犹太工人家庭。1866年到柏林一家银行当学徒,1871年当职员。1872年春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1875年2月,作为爱森纳赫派代表参予了《哥达纲领草案》的制定,竭力主张与拉萨尔派妥协。5月,参加了两派合并的哥达代表大会。1878年10月,德国反动政府颁布《反社会党人法》后,辞去银行职务,到瑞士洛加诺任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改良主义者赫希伯格的私人秘书。后受党委托,与赫希伯格、施拉姆在苏黎世负责筹办《社会民主党人报》。1879年春,他们以三颗星花署名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第一年卷上发表《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批评党的纲领和鼓动工作,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受到克思、恩格斯的尖锐批评。伯恩施坦接受了批评,并在1880年12月随倍倍尔到伦敦拜访马克思和恩格斯,取得了他们的谅解。1881年1月,代理右派首领福尔马尔编辑《社会民主党人报》,2月起正式任主编直至该报终刊。伯恩施坦曾是杜林的狂热拥护者。1878年左右阅读《反杜林论》等着作后,基本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编辑《社会民主党人报》期间,在恩格斯、倍倍尔、威廉·李卜克内西的指导和帮助下,克服了《反社会党人法》实施后的严重困难,把报纸办得很出色:揭露了俾斯麦的“鞭子加蜜饼”的两手政策,批判了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同党内、特别是议会党团内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斗争。他自己也写了一些好文章,如《请摊牌吧》、《劳动权》、《纪念三月战斗一周年》等,得到恩格斯的赞赏。1888年4月,瑞士政府在德国政府的压力下,将报纸编辑部驱逐出境。他来到伦敦,继续编辑和出版报纸。在这期间和恩格斯交往密切,直接得到其帮助。1893年7月,被恩格斯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之一。1890年9月,德国当局取消《反社会党人法》,《社会民主党人报》终刊;改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驻伦敦记者和中央理论刊物《新时代》常任撰稿人。恩格斯逝世后,从1896-1898年,他在《新时代》杂志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六篇文章,公开修正马克思主义,成为修正主义的鼻祖。他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它所依据的那些前提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他鼓吹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向社会主义的发展”;他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发生总崩溃;党不应该通过革命来消灭资本主义,只能通过日常的细小的工作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他宣布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最终的目的”“非常缺乏爱好和兴趣。这个目的无论是什么,对我来说都是完全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1899年3月出版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从经济、政治和哲学方面对马克思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全面修正,形成了自己的修正主义思想体系即伯恩施坦主义,为德国和第二国际各党右派的机会主义政策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修正主义理论曾多次在党内受到批评,从1898-1903年连续召开四次代表大会对此进行辩论。在1901年的卢卑克代表大会上,还提出公开警告,要他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要他退党。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从事议会活动的时间较长,1902-1906年、1912-1918年、1920-1928年任国会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持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在国会投票赞成帝国政府增加军费。不久转到中派立场,几次讨论军费案时弃权。在1915年1月第五次讨论军费和1916年3月讨论紧急预算案时,投反对票。1917年退出德国社会民主党,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8年12月又回到社会民主党。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对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持敌视态度,攻击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变得“粗糙化了”、“野蛮了”;通过“恐怖主义的暴力”来维持统治。他还歪曲德国十一月革命,宣传德国革命是“平静地”、“合法地”进行的,革命中“几乎没有使任何人伤一根头发”。后任窃取革命果实的右派社会民主党的艾伯特-谢德曼政府财政部长助理数月。1920年发表《社会民主党要什么?社会民主党的目的、原则和政策》一文,声称社会民主党是“最激进的和平党派”。1921年春,受政府之请为柏林大学开设《社会主义的过去和现在的争论》的讲座,继续宣扬修正主义。1921年主持起草德国社会民主党戈里纲领,表述了他的修正主义思想。这一纲领1925年被党的海德堡纲领代替,此后他逐渐脱离实际政治活动。1932年12月在柏林去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