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虞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510页(1357字)
【生卒】:1872—1949
【介绍】:
字幼陵,号爱智,四川新繁人。青年时,蛰住乡间。四川蜀学会成立,《蜀学报》创办,受其影响,转求西学。1905年东渡日本,入法政大学,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读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法意等书,锐意新学。1907年回国,任成都县中、嘉定中学教师,在所着《宋元学案粹语例言》一书中,引用了李贽的非儒的话,遭到清政府查封。1911年撰文反对儒教及家族制度,遭到清政府通缉。辛亥革命后,1913年主张家庭革命,反对将儒教订为国教,又遭到袁世凯政府的迫害。1916年,他投稿于《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反对儒家思想的文章,影响很大,被胡适誉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文录》胡适的序)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5年回四川在成都大学,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任教。1933年退出教育界,闭门着述。主要着作有《吴虞文录》(上海亚东图书馆本,1921年版)。他在写给陈独秀的信中说“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持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之者,势也。”(《新青年》第2卷,第5号)他认为,儒家礼制的特点,在于严格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把尊贵卑贱的划分看成是天理而不可逾越。这种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妇卑、官尊民卑的观念发展到后来便成为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它又和封建家长制结合在一起,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西方国家早已脱离宗法社会而进到资本主义社会了,而中国停滞不前,“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推其原故,实家族制度为之梗也。”(《吴虞文录》卷上第3页)他说,儒家讲孝悌、尊家长,故教孝。封建国家组织,就是一个大家族,尊元首,故教忠,皇帝就是全国的大家长,君主专制统治就是扩大的家长统治。因此,他说,孝悌思想成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与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吴虞文录》卷上第5页)统治阶级教孝、教忠,是要教人不要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遂他们的私心”。《吴虞文录》卷上第15页)这样,孝父和忠君的观念连在一起了,家族制和专制制度也就胶固而不可分了。他认为不砸烂这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不改变中国专制制度和家族制度,中国便不能新生和富强。他指出儒家思想,在政治上误国害民,“中国之天下所以仅成一治一乱之局者,皆儒教之为害也。”(《日记》1911年)在思想学术上,他认为儒教妨碍了学术的发展,他说:“自孔子诛少正卯,着‘侮圣言’、‘非圣无法’之厉禁;孟轲继之,辟杨、墨,攻异端,自附于圣人之徒;董仲舒对策,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氏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之说昌,于是儒教专制统一,中国学术扫地。”(《吴虞文录》卷上第77页)他逐一批判了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认为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了人们的言论自由,束缚了学术文化的发展,不符合当前世界潮流的要求,不符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他得出结论:“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吴虞文录》卷上第77页)吴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撰写的一系列批判旧礼教旧思想的文章,起着催促人们思想觉醒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