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508页(1723字)

【生卒】:1869—1936

【介绍】: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字枚叔,因仰慕顾炎武的为人,更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青年时,曾从俞樾学经史,1897年在上海任《时务报》撰述,后因与梁启超学术思想不合而离去,1898年到武昌,张之洞写《劝学篇》请章看,章说现在九世之仇未报,忠君要待革命以后。被驱逐出湖北境。戊戌变法失败,被追捕,逃亡日本。1900年唐才常在上海张园开会,以勤王号召,章指责唐才常首两端,又要起义,又要勤王,自相矛盾,遂当场剪辫以示同清朝决裂,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唐才常失败,章又遭追捕,1902年他到日本,结识了孙中山,讨论土地问题等,准备组织明亡242周年纪念会,由于受日本政府阻扰未开成会,章不久到上海编撰《訄书》出版。在上海他到爱国学社讲课,曾撰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写文章介绍邹容的《革命军》。两文都刊登在《苏报》上,上海租界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是为“苏报案”,1903年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联系,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为孙中山迎至日本东京,主编《民报》,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后在东京讲学、发表论着。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上海光复后回国,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主编《大共和日报》,和张謇等组织统一党,拥护袁世凯和黎元洪。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世凯软禁于北京,直至袁死后才被释放。1917年参加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五四”运动后渐入颓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救国,谴责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4年迁居苏州,次年设立国学讲习会,出版《制言》杂志。1936年去世,着作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章太炎有强烈的反满情绪,他认为民族由血统而形成,而民族文化的高低,形成夷夏之别。他认为汉族文化高,满族文化低,如果汉族统治中国,其他民族团结在汉族周围,民族文化提高,国家兴盛。反之,满族统治中国,汉族受压迫,文化衰退,国家会衰亡。他认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是因为炎黄子孙有了周孔的文化。他说民族文化包括言语、风俗、历史。他说要“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章太炎政论集》第272页)他提倡国粹,要求唤起人们的爱国心。它有有益的一面,但也有把封建典章制度都认为是好的复古的一面。他在政治上要求建立民国,但是,他看到西欧议会制度也有不少弊病和缺点,说,议会是封建的变形,中国人口多、地域广,实行议会制度有困难。又说议会议员不能代表民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膏粱,又产生出一批骑在人民头上的新压迫者。他提出一种不设议会的总统制,分立法、行政、司法、教育四权。总统由人民选举,不设议会,总统权力受限制。立法由明习法律者,明达历史者,知民间疾苦的人来制定。司法与元首地位相等。教育独立,学在民间,不要执事来管,学在求是,学术研究有相对独立性。政府在执行政务时一是要宣民意,民遇到有外交宣战急务,可临时遣人与政府商议,议既定,政府毋得擅改;民有集会、言论、出版自由,不得解散、禁止;总统外交有失,辱国祸民,民可临时诛其主。而且强调法治。他很重视革命的道德,说革命者应有“确固坚厉,重然诺,轻死生”的品质,要做到“一曰知耻,二曰重厚,三曰耿介,四曰必信。”他曾要求:“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章太炎政论集》第272页)他所指的宗教是佛教,他说佛教教人勇猛无畏,为了普渡众生,头目脑髓,都可以施舍与人。这是最有道德的。他批评孔教最大的缺点是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而革命者如果信仰佛教有勇猛无畏的气概,则就会有献身牺牲精神。但佛教终究是唯心主义的宗教哲理,有消极的一面。在对未来社会的探索方面,认为人是俱分进化,随着社会往前发展,社会技术物质条件愈来愈好,而人的善进化,恶也进化,于是,他陷入悲观之中。他设想五无世界,将来要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而人的精神摆脱了世间种种物质上的束缚就可以得到自由。他向往的是“樵苏耕获、鼓腹而游”的小生产者的隐者生活,这是对帝国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发达,道德败坏,工农生活痛苦的一种消极的控诉。

上一篇:唐才常 下一篇:吴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