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86页(851字)

【生卒】:1638—1702

【介绍】:

字季野,浙江鄞县人。兄弟八人最有成就是斯大与他。斯大治经学,他兼通诸史。十四岁时,读完家中藏书,开始就学于黄宗羲,攻读二十一史和明代各朝实录。他承父、师之教,以明朝遗民自居,绝意于科举仕进,深为黄宗羲所器重。他博学强记,擅长历史,对西汉以来二千年的制度沿革、人物出处,非常熟悉;对于明代十三朝的实录,几乎都能背诵;对邸报、野史、家乘,随举一人一事,都能对答如流。他深感已有记载明代历史的书籍都疏漏牴牾,立志仿照《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明代编年史。康熙九年(1670)写的《寄范笔山书》是研究他史学思想极为重要的篇章,文中对于如何编写史书,提出比较系统的看法。他认为,研究历史,不仅因为“生有明之后”当“知有明之事”,更重要的是分任其师之学,继承其师之志。为此,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明代史籍的整理研究上,他一生不食清禄,以任故国史事而报故国之志。康熙十八年开局修《明史》,他遵师指教,以布衣参加史局工作,不署衔,不受禄。史馆纂修稿送到,都由他审定。《明史》编修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均由他据理作出处理,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才把五百卷的《明史稿》编成。他预料自己所审定的史稿必然要被删改,因此尽量扩大篇幅。编后不久,即在北京逝世。他旁无亲属,所有藏书全数为钱名世占有。而以多年心血所纂成的《明史稿》,则落入王鸿绪手中。他在历史方面的着作尚有《历代史表》六十卷,《纪元汇考》四卷,《历代宰辅汇考》八卷,《儒林宗派》八卷,《石经考》二卷,《宋季忠义录》十六卷,《群书疑辨》十二卷,《书学汇编》二十二卷,《庙制图考》四卷,还有《两浙忠贤录》、《明季两浙忠义考》等。他研究历史讲求“经世致用”,明确提出“经世之学,实儒者之要务,而不可不宿为讲求。”强调研究历史要“使古今之典章法制,烂然于胸中,而经纬条贯实可建万世之长策,他日用作为帝王之师。”在史书编写方面,他强调尊重历史真实;鉴别史料必须深入细致、周密审慎;主张发挥图表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