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尔,亨利·托马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38页(1196字)

【生卒】:1821—1862

【介绍】:

又译博克尔或柏克尔。19世纪中叶英国史学家。出身于肯特郡富商之家。幼年因体弱多病,未能入学,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后靠自学成材,通晓十多种语言,博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着作。40年代开始潜心治史,1857年代表作《英国文明史》第一卷问世,1861年第二卷出版。这两卷在他的写作计划中,仅是全书的序论,因1862年逝世未完成其余各卷。他的友人整理出版了《巴克尔遗着和遗稿》两卷。

他的历史观是从人类社会象自然界一样受着规律制约这一前提出发的。他认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有自然规律和精神规律。前者指气候、土壤、食物供应情况等,精神规律则包括道德和知识两种规律。他认为精神规律比自然规律更重要,因为自然环境只有通过人的思想才能发生作用;自然力量看来很强大,其实是有限的,而人的聪明才智是不断发展、不可估量的。而知识与道德相比,知识更重要,人的智力和知识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每个文明国家的历史都是知识发展史。知识是支配文明的唯一力量,这就是巴克尔的结论。他把从古至今的人类文明分为“欧洲文明”和“非欧文明”两大类,说明前者属于知识规律的范围,“非欧文明”则属于自然规律支配的范围。并声称:只有在欧洲才能研究真正文明的兴起和人类思想克服自然力量的过程。这种历史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也是“欧洲中心史观”的一种表现。不过他关于知识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的见解是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他也承认17世纪英国革命是一次阶级战争,一次党派战争。巴克尔史学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指责教会权力、教会迫害以及专制政府乃是妨碍知识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阻力。理性与迷信、科学与神学、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是《英国文明史》的一条主要线索。他还继承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开辟的文明史学的传统,再三指出:人类、社会、民族及其文化,才是历史的主体,史学家应当记述人类的全部活动、人民的情况和知识的传播,应当探讨支配社会发展、民族命运和文明进化的规律。他力图把史学家的视线从宗教、政治、军事、外交的狭小范围扩大到物质生产、经济关系、各种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意识、文学艺术领域。在史学方法论方面,他认为史学同其他科学一样,观察应在发现之前,收集了事实才能发现规律。为了研究文明史,他参考了六百种、约三千卷的文献资料,仍嫌不足。他指出收集齐史料后,应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以后进行概括,以发现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使历史从孤立的、个别的现象的记录,变为连贯的、可以理解的记载。

《英国文明史》出版时,在欧洲史学界反响强烈。书中反映的史学思想体系不尽正确。但巴克尔进行了史学理论科学化的大胆的有益的探索,在近代欧洲史学史上具有拓荒的意义。

上一篇:蒙森,狄奥多 下一篇:《法国革命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