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26页(1259字)

吴敬梓着。长篇小说。全书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故事勾联而成。最初刊本五十六回(卧闲草堂本)。近世一些学者认为第五十六回系后人伪造,所以又以五十五回刻本最为通行。

《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十多个既独立又联系的故事,批判了各种类型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和虚伪丑恶的精神面貌,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并对科举制度和吃人礼教作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对于自食其力的市井细民,予以尊重和同情。

这部小说批判了科举考试和八股制度。小说的开篇就写了两个科场中的人物,一个周进,一个范进,他们原是那个社会里纯朴的老实人,到五、六十岁也未考上秀才。结果是一个一头撞在贡院号板上几乎撞死,一个中了举高兴得发了疯。他们受科举制度毒害如此之深,以至于丧魂失魄、精神失常。作品揭示了他们应科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功名利禄。作品批判了科举制度以及它在知识分子生活中所产生的极端恶劣影响。科举制度还使人们道德败坏,丧尽廉耻。匡超人从考中秀才之后就变了,为非作歹,虚伪、奸诈。

作品还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严监生的小舅王仁是科场出身,口头上讲的都是礼义廉耻,实际上却丧尽天良,受了严监生二百两银子,便不顾骨肉之情,怂恿严监生在自己的亲妹妹王氏咽气之前,把侍妾扶正。王玉辉是个封建礼教虔诚的信奉者,自己的女儿要为丈夫“殉节”,他不但不阻拦,反而加以鼓励,结果女儿绝食而死,他十分高兴,认为是为“伦纪生色”,仰天大笑说:“死的好!”当县里的官、绅、士子在明伦堂摆宴席,为他庆祝时,他却“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在去苏州的路上,看见一个少妇,就想起自己的女儿,心里哽咽。这深刻地揭露了礼教吃人的本质。

作品也批判了清代吏治的腐败,揭露了这些官吏的昏庸、贪佞和暴虐。汤知县为了向上司表示清廉,指望来日升迁,当禁宰耕的时候,把向他行贿的回民活活治死。王惠出任南昌太守不久,衙门里便都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作品揭露了他们表面上似乎是清廉的父母官,实质上却是敲剥百姓的民贼。

总之,小说无情揭露了这批精神空虚、堕落的知识分子的面貌,进而抨击了戕害知识分子灵魂,使其道德沦丧的科举制度;同时,又围绕这群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了谄媚逢迎、贪赃枉法的腐败吏治以及地主、官僚、盐商、贤士、衙役、书办、卜医、星相、恶棍、骗子、和尚、道士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社会风习,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作品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所嘲人物,亦写得声态并作,使其世相,如在目前。小说达到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遣责小说以直接影响。但作者把解决社会弊端的希望,寄托在王冕、杜少卿、荆元一类“纯儒”的“文行出处”上,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