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33页(1854字)

【生卒】:1881—1936

【介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发表了《摩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工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建立联系,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列主义。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重要的贡献,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旗手。他从“五四”开始,直到1936年逝世,一直以无比的忠诚和坚韧的姿态投身于中国新文学运动,是这一运动的出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主编和参与编辑了《语丝》、《莽原》、《奔流》、《萌芽》、《前哨》、《译文》等多种刊物,主持出版了未名、乌合、朝花、奴隶等多种文艺丛书。通过这些活动,他团结、培养了大批文艺新生力量,播下了新文艺的种子。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面貌和特点,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愿望要求,在主题思想的开掘、典型人物的塑造、艺术结构的创新、多种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鲁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祖。他所写的七百多篇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鲁迅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的战斗性”,认为“无产文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底一翼”,其目的应当“都在工农大众”。他反对“瞒和骗”的文艺,主张作家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社会斗争实际,努力反映时代现实的本质。他既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又非常重视艺术的特点。对文学遗产,他主张采取“拿来主义”,提倡占有,鉴别,挑选,创新。

鲁迅是中外文学遗产的整理者和介绍者。《古小说钩沉》、《唐宋宗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嵇康集》等书,显示出鲁迅整理中国文学遗产的成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书,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遗产的重要成绩。鲁迅翻译外国文学总字数有二百多万字,占他全部着译文字的一半。他的《摩罗诗力说》是近代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文艺思想的论文。他的译介体现了借鉴外国文学的正确方向,扩大了中国读者的眼界。

上一篇:《人间词话》 下一篇:《阿Q正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