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64页(1113字)
【生卒】:1694—1778
【介绍】:
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本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出生在巴黎一个公证人家庭。中学时代在教会学校读书,毕业后,曾干过外交和法律工作。因为写诗讽刺权贵而两次入狱。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对英国的政治、哲学和文艺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回国后发表了《哲学书简》(1734),赞扬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抨击了法国的专制政体。书简遭到当局的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伏尔泰逃至一个女友的庄园隐居达15年。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750年受普鲁士国王之邀来到柏林,并为《百科全书》撰写了不少文稿,后来文稿收入他的《哲学词典》(1764)。由于不满普王对他的态度,于1753年离开柏林而寄居瑞士。1760年起在法、瑞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居住,与欧洲各阶层的人保持频繁的通信联系,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宣传反专制反教会的启蒙思想,保存下来的伏尔泰这一期间的信件达1万封以上,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不少匿名的文章和小册子,猛烈地抨击时政。1778年由于出席他的悲剧《伊雷娜》首次公演回到巴黎,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伏尔泰在早期启蒙运动中起过领袖和导师的作用,但其思想只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在启蒙思想家中是保守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历史着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过分夸大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伏尔泰在文学方面是个多产的作家,创作思想是守旧的,推崇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写了不少诗歌和大量悲剧。主要诗作是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伏尔泰一生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比较着名的有《奥狄浦斯王》(1718年公演)、《布鲁图斯》(1730)、《扎伊尔》(1732)和《穆罕默德》(1741)等。戏剧创作上,他效法高乃依和拉辛,遵从“三一律”,还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伏尔泰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文体。其中值得阅读的有《查第格或命运》(1747)、《老实人或乐观主义》(1759)和《天真汉》(1767),其中最为出色的是《老实人或乐观主义》这部哲理小说。伏尔泰在哲学上没有自己独创的思想体系,是英国唯物的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和自然科学家牛顿的信徒。伏尔泰还推崇中国文明,根据元人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法译本,他写了一部悲剧《中国孤儿》(1755)。值得指出的是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对比他的悲剧之作,之所以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原因在于他没有去生硬地模仿某种过去的形式,而是按需要由自己开创出的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