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02页(1012字)

【生卒】:1877—1928

【介绍】:

民国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实践家。字静生。湖南湘阴县人。早年父母双亡,随舅父在清泉书院读书,戊戌维新时期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后进日本东京大同学校读书,不久又转入东亚商业学校学习。在这一阶段,他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办法,在东京创办速成法政师范学堂,内设法科和师范科,开始了最初的教育实践。1904年,他归国回湖南,首倡送女学生赴日学师范。经他一个多月奔走,共招得女生十二人,送入日本东京实践女学校学习,开我国女学生出国留学的先例。第二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设法政学堂,命范源濂为学堂主事。1906年,范源濂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创殖边学堂,教授蒙藏语言和垦殖等专业,继而又筹办优级师范学堂、清华学校。1909年,他发起组织尚志学会,下设医院和学校,领导编译有关科学和文化方面的书籍。1910年冬,范源濂任清政府学部参事,参与修订壬寅癸卯学制及各种学堂章程。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教育部次长、总长,积极推行各种教育法令的实施,为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4年,范源濂发表了《说新教育之弊》和《今日世界大战中之我国教育》等重要的教育论文,回顾了我国数千年科学文明和教育的发展,抨击了清末的所谓“新教育”是“宗旨不正、学科大繁、费用过多、成绩不良”。指出:“盖一国之教育,凡以进民德、开民智、新民力而已。保存国粹与适应时势,凡独立国之教育主义,必含此二者而靳合为一焉,初无彼此之可分也。”范源濂是“军国民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中,中国教育的“要旨”应是:“明世界之大势,示科学之重要,振尚武之精神,阐爱国之真义。”他甚至主张在小学让学生作战争游戏,各级学校都要设武术课,教唱雄壮威武的歌曲。在师范学校和中等以上学校,要教授军事学大要,练习射击,并经常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1917年,范源濂与严修同赴美考察教育。1920年,他再次担任教育总长,翌年辞职,专心从事生物学的研究。1922年,范源濂再次赴美考察乡村教育,并在第二年到英国,商谈退还庚子赔款问题,主张设立各种研究院、图书馆,在国外大学设立中国学术讲座以宣传中国文化,并提出补助留学经费等项。1924年,任中国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1928年12月23日逝世于天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