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安东·谢苗诺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55页(1269字)

【生卒】:1888—1939

【介绍】:

苏联教育家和作家。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1905年从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便开始了教育生涯。一生教育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5年9月-1920年8月),他担任小学教师和校长。在15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他成长为教育家的思想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1920年9月-1935年6月),他先后主持“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这15年是他的教育思想由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他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着名的《教育》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第三阶段(1935年7月-1939年4月),他一方面担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部劳动公社管理局的副局长,一方面从事写作、理论着述和学术讲演活动,写了《塔上旗》、《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

卡连柯对教育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十月革命以后,根据列宁要把青年培养成集体主义者、苏维埃学校要以集体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一代的指导思想,在教育改造少年违法者的实践中,论证了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马卡连柯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工作,必须从组成集体开始,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因此,他把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集体教育上。通过集体进行教育,首先是由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而不是培养个人主义者。青少年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品质,只有在集体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这是无产阶级教育与资产阶级教育的本质区别之一。其次,健全的集体是教育改造个人的武器。在学生中间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目标一致的有正确舆论的集体,在集体中学生们共同学习和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克服不良的思想和习惯。因此,集体本身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马卡连柯在劳动教育问题上,也有独特的见解。他主张不仅对少年儿童进行“劳动教育”,而且还要进行“生产教育”。他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真正的生产劳动者的性格、真正人的性格才能成长起来,而最理想的是让儿童参加现代化工业生产。这种理想在捷尔任斯基公社时变成了现实。

马卡连柯提出了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提出严格要求二者是统一的。他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所说的要求,是从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的教育目的着眼,从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入手,对儿童不断地提出要求。他认为整个教育就是对儿童“要求、要求、再要求”的过程。他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马卡连柯所说的尊重,就是对学生的爱护和信任;就是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待和培育新的一代。

上一篇:汉斯,尼古拉 下一篇:《教育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