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63页(1370字)
苏联当代教育家赞科夫着。此书是就“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的总结性着作,它总结了1957年至1974年期间进行的教学实验的全过程。全书共20章,分为三编:第一编1-6章全面阐述了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第二编7-10章系统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第三编11-19章通过具体学科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第20章是全书的总结。
赞科夫实验的中心概念是“发展”。赞科夫认为,“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的质到新的质的运动,是更新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就是儿童在观察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传统观点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赞科夫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才能和禀赋。一般发展不仅是指智力发展,而且包括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的个性特征的发展。赞科夫认为,旧的传统教学论,把小学看成是“培养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学校,教学法偏重于教师一次一次地重复讲解同一个材料,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复习,作大量千篇一律的练习,或机械地记忆教材。他说,这种教学很枯燥,学生很快进入抑制状态或半睡眠状态,不能开动脑筋,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变得迟钝起来,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他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教学来达到儿童较高的发展阶段;只有在“发展”上有了收获,学生才能更易掌握知识,知识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只有实现学生发展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知识的质量。因此,在研究学生的一般发展进程时,必须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观念出发。
在第二编中,赞科夫主要论述了“发展”教育的三个方面。首先是培养观察力。赞科夫认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中,主要的、基本的因素是知觉——即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儿童所看到的事物反映到他的意识里。教师和家长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仔细地观察各种事物,启发他们从一事物上“看到更多的东西”。培养观察力也就启发了儿童的求知欲。赞科夫根据他对学生中的“差生”的长期研究结果,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求知欲。其次是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他主张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赞科夫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脑力劳动者也需要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人既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主要通过劳动课来培养。第三编是介绍赞科夫等人为揭示学生学习的各个侧面所进行的研究内容。赞科夫研究了关于掌握知识和技巧的两种途径及其相互关系。所谓直接途径,就是学生根据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积累和领会各种知识,做各种作业与练习。间接途径则是学生在一般发展上的进展。在传统教育学体系中,直接途径占着决定性的主要的地位,间接途径只起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作用。但在赞科夫的实验体系中,情况正好相反,起决定作用的是间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