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84页(1058字)

(美)詹姆斯·博特金、(摩洛哥)迪·埃尔曼杰拉、(罗马尼亚)米尔恰·马利察着。国际着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1979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作者均为罗马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他们遵循罗马俱乐部的宗旨,研究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共同问题——如何通过“学习”来开发人的智力,发挥人的潜力,以提高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消除人类在对付各种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差距,迎接未来日益严峻的挑战。

《学无止境》鲜明地提出世界正面临挑战,人类在进入作出最终抉择的日期。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我们正面临能源、人口等巨大而又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世界问题日益增涨的复杂性和我们落后的理解能力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通过教育和“学习”来解决这些矛盾,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

书中指出,要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面对未来的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创新性学习。具体地说,即“预期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所谓预期性,是指对付新的,可能是没有前例的情况的能力,是对付未来、预见即将来临的事件、评估当前决策和行动的中期与长期结果的能力,以满足未来需要的目标。它是对创新性学习过程的严峻考验。所谓参与性学习,即个人通过参与同社会进行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学习,而社会则通过团体和个人参与活动的方式来学习测量社会的创新性学习潜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它的有效参与的程度。预期性是时间的,而参与性则是地理的或空间的。预期性是一种精神活动,而参与性则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新型的学习,必须在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同时进行,不可或缺。

《学无止境》一书的作者考察了阻碍创新性学习所造成的影响,着重指出文盲——被浪费的一代,是人类学习的浪费,进而阐述了新学习观(学文化、学校与生活、大学与社会……)变革的内容,为全面开发人类的内在潜力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学无止境》作为一本严肃的现代教育着作,以其全新的教育观念告诉人们:在科技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要跟上急剧变化的世界,必须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同时,必须改革学习和教育方面业已落后的教学法和学习内容,改革有碍于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传统体制,使学习和教育在面向未来和培养新人上统一起来。《学无止境》中译本于1984年出版,书名改为《回答未来的挑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