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转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97页(444字)

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或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构成旁转关系的字音主要元音彼此相近。清代孔广森的阴阳对转理论中包含了旁转的内容,他根据旁转来分古韵,将古韵十八部并为十二类。章炳麟《成均图》则明确提出旁转的名称,并用来说明文字之转注假借及孳乳之理,与古韵分部关系不大,只表示某韵与某韵之间相近的关系。旁转现象,在古书谐声、押韵、注音、通假字中均可见到。如“裘”从求声,“求”在古韵幽部,而“裘”在之部,之幽旁转。《》“不宜空我师”,毛传以“空”为“穷”,“空”在东部,“穷”在冬部,东冬旁转。现代汉语方言中也可见到旁转的现象。如上海人读“山”[san]为[sε],韵母由[-an]变成[-ε]不是直接发生的,[-an]或先变成[-εn]再变成[-ε],或先变成[-a]再变成[-ε],如是前一种情况就是先旁转后对转,如是后一种情况则是先对转后旁转。清代音韵学家多以入声韵归阴声类,音韵学上阴声与阴声的旁转,也包括入声韵的变化在内。

上一篇:通转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