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起源于韵尾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13页(341字)

关于汉语声调起源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是:早期上古汉语没有声调,古代的声调是从古韵尾辅音转化而来。这种从韵尾到声调的转化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古汉语中,平声是零韵尾-〇,上声是[-]尾,去声是[-s]或[-h]尾,入声是[-p]、[-t]、[-k]尾。第二阶段是韵尾区别为主,声调区别作为伴随成分出现。第三阶段转为以声调区别为主,韵尾残余是伴随成分。第四阶段完全是声调。此中第四阶段在北部汉语中很普遍,第三阶段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方言中尚可看到,如上声的[-]尾在许多吴、徽、闽北方言中仍存在即是其例。其中第一阶段去声的[-s]尾在译音、对音和汉藏同源词比较中可找到例证。国外持此说的主要有蒲立本、梅祖麟等,国内持此说的有郑张尚芳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