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三国演义大辞典

皖江侧畔论三国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779页(886字)

书名。赵庆元主编。黄山书社2001年10月第1版。系2000年5月在安徽芜湖举行的全国第十三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首有沈伯俊写的《前言》。全书共收论文38篇,涉及范围较广。与此前的研究情况相比,此书具有五个特点:(1)对研究资料有新的发掘和考辨。李灵年的《再谈罗贯中的“有志图王”》、沈伯俊的《〈三国〉三题》、陈松柏的《“罗贯中编次”别解》、白盾的《真假虚实说“赤壁”——〈三国演义〉研究》和张靖的《赤壁战役时间考论》等堪称代表,均有新见。(2)研究范围有新的开拓,视角有新的变化。陈辽的《比较:〈姑妄言〉与〈三国演义〉》、笃的《罗贯中笔下的道教先驱者》、卫绍生的《巧借术数施妙手》、吴微的《另一种智慧——〈三国演义〉神异叙事风采谈》、王昊的《民间视野话〈三国〉》和喻镇荣的《〈三国演义〉的〈临江仙〉与〈红楼梦〉的〈好了歌〉》等,新人耳目,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3)对小说理论有新的阐发。齐裕焜的《众说纷纭的历史小说》、郑铁生的《〈三国演义〉叙事艺术对中国叙事学的贡献》、俞晓红的《古典小说性格的理论与方法一说》和王海洋的《〈三国演义〉艺术心理探论二则》等,观点新异,颇具理论色彩。(4)在应用研究上有新的成果。赵庆元的《〈三国演义〉与领导心理学——从诸葛亮的领导活动谈起》和张晓春的《〈三国演义〉与“法”》,堪称应用研究的力作。(5)对《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有新的研讨。管林、余美云的《〈三国演义〉对晚清岭南演义小说创作的影响》,思维清新,能予人启迪。另外,宋培宪的《珍视名着——对随意性〈三国演义〉批评的批评》、杨建文的《嘉靖本、毛本〈三国〉较读琐议举要》、汪大白的《诸葛亮失策谁与辩——〈反三国演义〉侧论》和石麟的《关羽三题》等,也各具特色。还有一些论文涉及了“《三国演义》与安徽”的议题,如胡世厚的《论张辽及其艺术形象的创造》、蒋福增的《“三国”的安徽名人鲁肃》、刘昆的《关于鲁肃和鲁肃墓探讨》和冯立鳌、郑荣基的《才出数群,鼎持一足——谈安徽在三国时代的地位》等,对促进区域文化研究颇有积极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