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三国演义大辞典

三国与诸葛亮国际学术讨论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869页(1145字)

有关《三国演义》研究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985年11月24日至29日在成都举行。与会代表130余人,来自国内10个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物博物单位,以及日本、泰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这是一次交流有关“三国与诸葛亮”的史学、文学研究成果的盛会。讨论中涉及《三国演义》的主要问题是:一、关于三国史的特点。有代表指出:汉末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征战频仍,豪杰并起,忠、奸、智、愚、勇、怯等各类人物,以及合忠奸、兼勇顽的兼类型人物都应运而生,济济于当时的政治舞台,各自作了充分的表演。在思想领域,“独尊儒术”的局面被打破,各种学说异彩纷呈。因此,三国历史虽然短暂,却被称为“人才之大都会”,“一大奇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甚至在世界史上,都是极富有特色的一个重要时期。二、关于《三国演义》获得成功的原因。代表们认为,这首先是因为《三国演义》选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典型性;其次,三国故事经过民间说唱的长期创造加工,日趋丰富和完备,为作家的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再次,罗贯中具有杰出的艺术才华,在创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特别是比较成功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三、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会上主要讨论了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形象。1.关于诸葛亮形象。有代表概括了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演变过程,指出由历史人物诸葛亮演变为举世着称的艺术典型形象,经历了一个艺术创作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野史传说时期、创作勃兴时期和艺术典型完成时期。由于诸葛亮故事流传年代久远,既有民间创造,又有士大夫的影响,这就使《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因羼入不同思想而带有复杂性。还有代表将伪托的《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与毛纶、毛宗岗评改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作了比较。2.关于曹操形象。有代表指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个性化的艺术典型。诸葛亮、关羽等形象的诸种性格因素是统一的,而曹操形象的诸种性格因素则是相互对立的。曹操形象的出现,是作者在继承古代小说优秀艺术传统基础上的一个创新和突破。四、关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代表们指出,《三国演义》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不仅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日本代表说:在日本,《三国演义》不仅有各种译本,而且改编成连环画、木偶电视连续剧、动画片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泰国代表说:《三国演义》早在20多年前就被译成泰文,现已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讨论会期间,代表们考察了川北部分重要的三国遗迹,包括:新都县弥牟镇八阵图遗址,德阳庞统祠、墓,绵阳蒋琬墓,梓潼瓦口关,七曲山关羽庙,剑阁张飞柏、阿斗柏,剑门关,姜维墓,广元朝天驿古栈道遗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