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558页(917字)
主力红军部队之一。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作出了关于红军的决议案。为统一军制,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制方案。确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军团以下按三三制建立军、师、团、营、连、排等组织。同年6月10日前后,红五军在大冶刘仁八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由滕代远、何长工分别传达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红军代表会议精神,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以红五军为基础,加上新编成的红八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将红五军军部改为红三军团指挥部兼红五军军部,军团前委书记兼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红五军、红八军两军。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兼),政委滕代远(兼),参谋长邓萍(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兼);红八军军长李灿(因病离队,由何长工代理),政委邓乾元,参谋长卢匿才,政治部主任柯庆施。全军团共约1.2万余人。成立后,于同年7月27日,攻克湖南省会长沙,扩大新战士七八千人。8月2日,又成立红十六军,编入红三军团序列。军长胡一鸣,政委李楚屏,副军长孔荷宠,参谋长余发明,政治部主任吴天骥。9月,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与红一军团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9月,红三军团开赴赣西南,参加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2月,红三军团围攻赣州。3月7日撤出战斗,集结于赣县江口地区整编,根据中革军委重新编组红军的命令,下辖五、七、十四等3个军。但十四军此后一直单独执行任务,并未同红三军团行动。1933年2月,红三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6月中旬,在乐安县大湖坪进行整编,取消军的番号,由军团直辖第四、五、六等3个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政委彭雪枫;第五师,师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第六师,师长洪超,政委陈阿金。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三军团参加长征。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改称第三军。9月,在北上途中改编为陕甘支队第二纵队。10月,到达陕北。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时,红三军团缩编为第四师,师长陈光,政委彭雪枫。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