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629页(767字)
湘赣根据地军民反对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斗争。1933年10月初,敌西路军第一、二纵队及地主武装约10万人,以堡垒政策、步步为营的战术,包围、压缩、分割湘赣根据地,向湘赣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十五师王东原部驻守宁冈砻市、新城及茶陵的石陇等地区;六十三师陈光中部驻守莲花;十六师彭位仁部进驻莲花和茶陵的高陇;二十八师王懋德部进驻万安和遂川;二十三师李云杰部驻安福和峡江一带;二纵队之七十七师罗霖部、六十二师陶广部、十九师李觉部各一部兵力为第二线兵力,协同第一纵队对湘赣苏区进行“围剿”。11月初,一纵队刘建绪部以第十六师和第十五师之四十五旅为主力,向湘赣红军发动进攻。红六军团十七师、警卫团和茶陵县地方武装,在蔡会文、萧克指挥下,于茶陵、永新边界的梅花山(五佛岭)首战告捷,歼敌近千。接着,红十七师攻占攸县官田、网岭一带,并在茶陵、攸县交界处击溃敌杜道周旅1个团。12月15日,又在万安潞田歼敌七十七师1个团。1934年1月,中革军委不顾湘赣苏区的实际情况,命令红十七师北渡袁水,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只留下红十八师和地方武装坚持湘赣苏区斗争。2月5日至7日,红十八师、红军学校和湘赣军区警卫部队,坚守七溪岭、龙源口一带,给敌十五师以重大打击,终因敌强我弱,永新县城失守,省委机关被迫转移。3月下旬,红十七师返回湘赣苏区,和红十八师汇合,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敌,接连取得沙市伏击战和田里战斗的重大胜利,暂时缓解了苏区的紧张局势。此后,在中革军委要求下,红六军团以阵地战与敌在金华山、松山激战,在敌优势兵力连续进攻下,我军全部阵地先后被敌占领,红六军团被迫转移到永新牛田和泰和津洞一带。7月23日中央电令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留下一部分武装坚持游击战争。至此,湘赣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