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苏区辞典

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753页(615字)

红二、六军团打败湘鄂两省敌军的“围剿”后,蒋介石又布置新的“围剿”。1935年9月,他一方面命令失败的湘鄂敌军原地驻防,另一方面调集原“追剿”中央红军的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以及樊松甫、汤恩伯两纵队布防于津市、澧县及其以北地区,企图将红军聚歼于山、永顺、桑植之间。1935年10月8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宜昌行辕,由陈诚任行辕参谋长,负责统一指挥,行辕所辖兵力达30万人。此时红二、六军团总兵力仅2万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保存革命力量,军委和军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突破敌人包围圈,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0月上旬,省委和军分会命令分散在各地的红军、地方武装及地方机关干部到桑植集中整训、整编,作好战略转移的一切准备。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桑植刘家坪举行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斗争、钳制敌人以外,主力部队当晚突围。行动路线原拟向西南方向突围,直入贵州,因敌人防守严密,改向敌意想不到的东南方向突围,冲破澧水、沅水封锁线,直插湘中,然后向西,进入贵州,转战石、镇、黄地区。经过一个多月转战,红二、六军团主力于1936年1月顺利到达预定目的地。下旬,二、六军团继续西进,2月初,到达黔西、大定、毕节,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至此,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不复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