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盟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40页(659字)

【简介】:

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489)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在山西侯晋城遗址出土。又称“载书”,用毛笔写在玉石片上。多爲朱书,少爲墨书。草篆。此片眞迹影印本,一九七六年文物出版社《侯马盟书》着录。

【赏析】:

侯马盟书是盟誓的记录,爲流行于社会上层的日常手写体草篆。盟书字体的潦草简率,一望即知,这不是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値得注意的是它那种富有特色的笔法和线条形式。它以侧锋落笔,旋即疾掠而出,线条犀利圆曲,具有摆动的特点,书写速度也快得惊人,与正体篆书的写法和意趣逈异。这种头重尾轻、头粗尾细的笔法和线条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东方各国普遍流行。西汉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发现大批战国时代齐鲁地区的手抄本古书,其字体被名之爲“古文”。后藏之于内府,东汉古文经学抬头,古文书法也随之逐渐流行。因爲古文的线条状似蝌蚪,又称之爲“蝌蚪书”。卢植在上灵帝书中谈到了当时的人们因蝌蚪之名,遂效其形的古文书法风格变易情况。汉末传古文书法的是书法名家邯郸淳,但人们大都依据自己的理解去附庸时尙作蝌蚪书,衞恒在《四体书势》中批评曹魏《三体石经》中的古文“转失淳法”。晋以后古文或蝌蚪书法衰落。我们把侯马盟书和《三体石经》中的古文进行比较,即可以从其风格演变中窥见汉魏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发展线索,这将有助于今天的书法欣赏、研究和创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