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01页(1145字)

【简介】:

全称《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也称《张仲吾碑》。东汉建宁元年(168)五月立。在山东城武。宋有着录。明时被人改断爲碑座,只存上截。淸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县林绍访得,并刻题记嵌于碑凿孔处。隷书。现存之上截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高二尺九寸,广三尺六寸五分。”十六行,行十五字。中凿孔处计毁十行,行四字。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载藏有全本,今不传。上海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碑文简质,字法古雅,具见汉人风格。”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字体遒劲方整,起笔作势皆可法,与《武荣碑》额相似,汉隷中之妙品也。”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张寿》与《孔彪》浑古亦相似。”淸杨守敬《平碑记》:“书法开北魏楷书先路,要自古雅。”

【赏析】:

此碑在刻工上十分随意,似乎并未完全遵循书丹者的笔意去刻,因此点画更多地流露了刀刻的痕迹,显得方峻厚重。字形不求工稳,天眞生动。有时将波磔伸得较长。通过这种反衬,使得结构更见紧密。虽是残碑,存字不多,但书法颇受淸季以来书家看重,在汉隷中与《乙瑛》《史晨》《韩敕》《华山》诸庙堂丰碑相比,犹如山肴野蔌,别具风味。

《张寿碑》方整古雅,方朔谓之与《武荣》碑额相似,康南海谓之与《孔彪》浑古相似。从整体上把握,似乎更接近一九七三年出土的《鲜于璜》。《张寿碑》中“存”字及“友”、“恭”、“懿”、“明”、“国”、“登”、“稼”、“啬”、“周”、“君”等,与《张迁》碑中字酷似,只是空灵稍减。笔画多方折,痛快处见变化之妙。结体紧密亦放得开,布局匀称,平稳中蕴藉峭拔。“存”字三、四笔平行的笔画,最容易造成构图的平板,下部“子”字一鈎画出其不意,生了情趣。“登”字、“壹”字呈重垒状,如架构房梁,最后一横长而且稳,化险爲夷。“懿”字及“衞”、“薄”穿揷挪让得体。“君”字一撇纵笔略收,“口”字致力于“尹”字的左部,彬彬有礼。

《张寿碑》对后世啓发很大。杨守敬直接说:书法开北魏楷书先路,如《爨宝子》、《郑长猷》之类。一个书家书风的形成,广博中,往往得力某一碑帖,甚至某一字画。秦文锦从邓石如书札中猜测而曾临习是碑:嗣于粤中见其与人论书札中,有谓汉隷古朴奇雄以《张仲吾》爲最,三十后专习此碑,日日临写,近始略得其趣,云云。

看来邓石如极力推崇《张寿》,与其隷书风格的最后铸成,不无关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