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残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31页(764字)

【简介】:

也称《郃阳十三字》。三国魏黄初五年(224)立。淸乾隆初年在陕西郃阳出土。隷书。残石共四块。一块四行共十三字,一块二行共四字,一块三行共十二字,一块二行六字半。石出土后曾归郃阳许、康二氏。今不知所在。有摹刻本。上海神州国光社有影印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二)收入初搨本。

【集评】:

淸康氏《金石补录》:“高妙醇朴,书体酷似《酸枣令》,他碑未及也。”淸朱枫《雍州金石记》:“书法绝类汉人”,“与《曹全碑》相似”,“古劲,当爲汉人所书。”金蓉镜跋此石云:“书体醇朴,似《酸枣令》。”褚德仪跋:“此碑字体古逸,极似汉《竹邑侯张寿残碑》,叶九来谓其似《酸枣令刘碑》,非也。”

【赏析】:

三国《黄初残碑》有汉人笔意。似如《汉郃阳令曹全碑》风格,然《黄初残碑》高于《曹全碑》。此碑讲法度,又随意。有其飘逸秀丽品貌,更具古健、丰腴、沉静、浑朴的风神。读此碑不觉吃力,在端庄沉劲之余,尙存天成轻取之趣。在方齐扁平的隷书造型中,运用局部结体的偏侧,重心的偏移,造就了洒脱、淸新,妙趣横生的风格。

在很多汉隷中可窥见草意,大约是对极富装饰意味的隷书加入笔势与字势的率意,形成一种意态上的放松感。这正包含着艺术因素对比。看来讲求精工与随意等艺术对比因素的组合,爲隷书发展注入活力与生机,或许能扩充隷书艺术的外延。各类书体在形成、发展与演化过程中,都有此类似。由原始起步到发展完善,再到新的扩充与种种突破以至回归现象,都是艺术昇华,都是优秀的积澱。周而复始,艺术长河滚滚不尽,永不停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