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龙颜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87页(1388字)
【简介】:
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鎭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龙颜碑》。爨道庆撰文。刘宋大明二年(458)九月立。碑旧在云南陆良东南二十里的负元堡(薛官堡)。元李京《云南誌略》、明代《云南道誌》中均有记载。淸道光时爲云贵总督阮元访搨。阮福收入《滇南古金石录》,并大加讚扬,始大显于世。道光七年由知州邱均恩建亭护之。现存负元堡小学内。碑高338cm,宽146cm,厚25cm。正书。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阴三列,上列十五行,中列十七行,下列十六行。额呈半圆形,正书六行,行四字,共二十四字,曰“宋故龙骧将军护鎭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碑末刻有淸人题跋三则,分别爲淸道光时阮元跋;道光十二年(1832)邱均恩跋;光緖二十八年(1902)杨佩均跋。有明搨本,第十三行“旻文”之“旻”字中横不连右石泐痕。有摹刻本数种。近年来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均有影印本。台湾大衆书局出有影印本《刘宋爨龙颜碑》。《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收入。
【集评】:
淸阮元跋:“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淸桂馥跋:“正法兼用隷法,饶有朴拙之趣。”阮福评此碑云:“字体方正,在楷隷之间,毕肖北魏名碑。”淸范寿铭《循园金石文字跋尾》:“盖由分入隷之始,开六朝、唐、宋、元无数法门。魏晋以还,此两碑(指《嵩高灵庙》与《爨龙颜》)实书家之鼻祖也。”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浑厚生动,兼茂密雄强之胜”,“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爲隷、楷极则。”“爲雄强茂美之宗”,“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古今楷法第一”,并列爲“神品”第一。淸杨守敬《平碑记》:“正书自《葛祚碑》数字而外,此爲最古。绝用隷法,极其变化,虽亦兼折刀之笔,而温醇尔雅,绝无寒乞之态。”
【赏析】:
此碑雄浑壮伟的气度,庄严肃穆的气象,以及淸明刚正的精神,观之令人肃然起敬。与《开通褒斜道刻石》、《瘗鹤铭》具同种气魄。
我国社会上流行的大量应用文籍,其书体虽然在不断演变,但自汉代至东晋,大体上是以隷书爲墓础的。魏晋以后,由分书而入正书。刘宋一代,爲书体变迁之一大关键,《爨龙颜碑》除继承汉隷精髓而将波挑大爲收敛以外,还出现较多的像后来正楷书横画收笔向左下方返收的笔势,这种改变虽可追溯到西晋初的简牍,甚至更早的汉代章草简牍等,但是刻于这样庄严的巨碑上,当以此碑爲最早和最突出。在字的点画笔法上,旣具有比此碑早五十三年的《爨宝子碑》的凝重朴拙。又具有隷、篆之遗韵,并且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爨宝子碑》。《宝子》尙多存隷意,而《龙颜》则明显地进入了楷书的範畴。起笔、收笔多方。峻利明洁而变化多端。其笔势也更爲雄强峻拔和豪放。在字的结构和神态上,也极具变化。其大小、方长、扁圆、疏密、斜正,随意而适,奇趣横生,似奇花异树,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五百年来,《爨龙颜碑》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它是南京附近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464)《刘怀民墓誌》和元徽二年(474)《明昙憘墓誌》的直接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