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文殊般若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372页(765字)

【简介】:

山东省泰安县境徂徕山映佛巖《文殊般若经》刻于北齐武平元年(570),正书。字大24×25cm,经文残泐,仅存十四行,行七字,共九十六字。《金石萃编》卷三十四、《山左金石誌》卷十均有着录。有搨本行世,日本《书道全集》收入。

【赏析】:

此石颇多残泐,然而从题头“文殊”二字来看,《文殊般若经》之大体精神尙在,就搨本考校,其用笔浑厚舒坦而自然,铺毫酣畅,提按分明,起收丰满,笔笔送到,内藏筋骨,力在其中。结字宽博自如,静中有动,点画间偃仰向背,前后相映,平匀中又有微妙变化,整体气势贯通,和谐生动。

此二字捺画两笔,撇画更多,然各尽姿色,决无苟同,势态走向,参差生辉又趋向统一,这就是“妙在”。

书法艺术,追求和谐中变化,变化中和谐,追求的是“一以贯之”之势。和谐、变化是对矛盾,艺术就是在和谐与变化的矛盾对比中展示个性、表现心灵,但变化不能“过头”,“过头”则紊乱,使整体不统一协调。然一味和谐而无变化则平庸呆板。书法艺术,是以充满个性的有力的线条表达心灵的律感,这律动应是自然的,毫不做作的。我们常讲“师传统”、“师造化”,诚然,传统要学,但更重要的是“师造化”,从大自然一切微妙的和谐变化中发现节奏、旋律、气息和生命律动的“痕迹”,从而融进书道。此刻朴实无华,巧寓拙中,书家精湛的“功力”在流畅自然又凝重的用笔中明显地可以感觉到。但这种“功力”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功力”是含在非常自然的运笔中进行的,用笔决不是爲了表现“功力”,这点,我们静心品赏搨本,可以获得某些啓示。

上一篇:张僧妙碑 下一篇:水牛山文殊般若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