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石室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12页(811字)

【简介】:

亦称《蹄碑》。唐开元十五年(727)正月刻。署李邕记,然代有争论。正书。十八行,行二十三字。据《金石萃编》:“高四尺四寸五、宽三尺。”在广东肇庆七星巖崖壁。初搨本末行“李邕”二字笔道淸晰。

【集评】:

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其结体运笔可与子敬十三行参观。”淸翁方纲《复初斋文集》:“《端州石室记》古雅淳质,竟以分隷爲正书,无一笔涉行押体。”

【赏析】:

在唐代书法家中,李邕可谓是独树一帜。他首创以行书大字题署碑文,是唐代唯一一位以行书作爲自己书法第一艺术并取得卓着成就的书法大家:相反,楷书这种在当时举国风靡的书体,在李邕的传世作品中却并不多见。《端州石室记》是唯一一件记在他名下的楷书作品。

由于岁月的流逝,后人已无法知晓《端州石室记》未经磨蕩、翻刻时的眞面目,即便如此,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唐代楷书特有的温敦、宽厚的气度,这种气度是以后宋元明各代都不具有的。

不同于欧阳询、柳公权笔下法度森严、方整严密的楷书,本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楷中带行(这可能是由李邕这位行书大家的天性决定的),它的不拘不节以及由之产生的亲近感,是《端州石室记》比欧楷、柳楷更能接近一般观衆的原因之所在,就好比颜眞卿的《东方朔画赞碑》比其《多宝塔碑》更能赢得观衆一样。事实上,《端州石室记》与《东方朔画赞碑》书法在外形上就有几分相像。

但或许也正是对这种亲近感的过份追求或者是经翻刻走了神,《端州石室记》在用线的精到性以及结构的严密性方面比其他唐代大家的楷书逊色一头,在艺术上留下了永恒的遗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