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庙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46页(1759字)

【简介】:

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立。颜眞卿撰并书,德宗李适题额。正书。三十行、行五十八字。380×126cm。在陕西西安碑林。宋拓本铭词内第二句“肇见虢士”之“虢”字右半淸晰。淸宣统元年(1909)閑邪斋有石印本,字略缩小。

【集评】:

淸王澍《虚舟题跋》:“常时以鲁公《自书告》雍容朗畅,不类鲁公平生风格,爲其晚岁极深刻之作。今观此碑与《自书告》略同,而朗畅处更出《自书告》之上,直使人不复思《自书告》矣。碑阴虽无鲁公款,然决知是鲁公书,公旣已大书其前,谁敢续貂其后?故赵德甫《金石录》断然目爲鲁公书。”淸杨宾《铁函斋书跋》:“碑阴则断非鲁公书,赵子函之言不足信。”

【赏析】:

颜眞卿被实践和历史承认爲中国楷书第一人。居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始主之首,唐开元以来的一千多年的书法史肯定了颜眞卿楷书宗师的地位,他爲后世习书者提供了极其完美的範本,他的楷书端庄雄浑,气势开张,结构丰满,雍容豁达,世称颜体。

《郭氏家庙碑》和他的楷书代作《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讚》等一样,千百年来极大地影响着书法界,唐以后的若干着名书法家大都推崇颜体,取法于颜,颜体在书法艺术领域裏的辉煌成就是不容置疑的,仅管宋代米芾和淸代梁巘曾贬颜鲁公“爲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蕩无遗矣”,“有失古意,终非正格”,然而唐代至今无数论书者皆视颜书爲神品,肯定其崇高价値。

“郭氏家庙碑”雄秀独出,格力天纵,用笔雄强,多取篆法,横轻竪重,垂多相向更显丰润饱满,结体庄严舒展,纵横有致。颜氏学书虽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但他能脱其窠臼,弃古法而自成一家,终于完善了风流千古的书体,受到历代书法家的赞赏。至今颜体更是风靡书坛历久不衰,可谓完美涵于内在,越体味越能悟其尽善之精髓。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特别是中唐,经过贞观、开元八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民富国强,文化繁荣昌盛,进入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全盛时期。反映在书法上,以颜眞卿爲代表的书法革新家,一扫笼罩书坛日久的崇王风气,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人笔法;以平稳端庄的结构,代替了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古法爲之一变,面目爲之一新。

颜眞卿出生在一个重视书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皆以善书知名。他的母系中殷令名、殷仲容也都善书法。他虽三岁丧父,却从母亲那儿得到了很好的敎育。他博学工文辞。后拜褚遂良、张旭爲书法老师,得其笔法。他异军突起,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书体—颜体,雄强茂密,浑厚刚劲。有意识地把篆隷笔法运用于楷、行、草书中。楷书以正面示人,温柔敦厚,是典型的“中和”之美,代表了儒家的风格,最能体现盛唐气象。

此《郭家庙碑》爲颜眞卿五十六岁所书,其风格已完全成熟,有意识地把横画写细瘦,把点、竪、撇、捺写肥壮,对称之竪向内环抱,且将蚕头磔尾的隷书用于捺笔。用笔圆转厚重,以中锋爲主,含蓄浑厚。结字阔达平整,完全以正面示人,给人以平易近人,温柔厚重之感。观此碑,我们似乎感觉到,书者将他全部心血和力量都倾注于字裏行间,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心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颜体一直到现在,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因爲它可亲可敬,胸怀阔大,光明磊落。

颜眞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较大,爲王羲之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高峰。后来的柳公权、杨凝式、苏轼、黄庭坚、钱南园、刘镛、何绍基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这并不是偶然的,怪不得苏轼说:“至子美(杜甫)、书至鲁公(颜眞卿),足叹观止。”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眞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上一篇:争座位稿 下一篇:大唐中兴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