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璘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77页(1202字)
【简介】:
全称《唐故辅国大将军行左神策军将军知军事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义阳郡王食实封二百户赠越州都督刑部尙书苻公神道碑铭并序》。唐开成三年(838)立。李宗闵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正书。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据《金石萃编》:“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今在富平县。
【集评】:
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柳书香光服其下笔古淡,此非深于此事者不知。好之者以爲开朗,病之者以爲支离,皆皮相也。《冯宿》、《苻璘》二碑字较小于《大达和尙碑》,而魄力雄浑一同,此是何等神力。”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淸杨守敬《学书迩言》:“《苻璘碑》,《魏公先庙》,《刘沔》,《冯宿》,皆敛才就範,终归淡雅。”
【赏析】:
柳公权是位个性强烈的大书家。他的“心正则笔正”的名言一直爲后人津津乐道。他晚于颜眞卿七十年,深受颜字的影响。此外,他还吸收了欧阳询和李邕的笔法,融爲一炉,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他的成功,得力于一个“化”字。唯“化”,才能自出新意,自成一家。
苻璘碑和其他传世柳碑相比,结体略呈正方形。《旧唐书》称柳“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此碑正体现了柳字“劲媚”的特点。从用笔看,此碑方、圆兼用。横画皆用方笔,截纸挫锋,横扫千军,纯用欧法。竪画则欲下先上,逆锋而下,用圆笔,取其圆浑厚重。从结构看,此碑旣不同欧阳询的严紧,又不像李邕的放纵,也不似颜眞卿的宽博,每个字的中宫收紧,主笔的横竪都尽量放长,形成宽严结合,疏密调匀的基调,就像一位气沉丹田,手足舒展的武士。
颜书敦厚沉着,雄强茂密,但其点、竪、撇、捺却显得过于肥壮,因而被李后主讥爲“粗鲁”。柳公权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苻璘碑》中可以看出,他已经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竪画,把笔画写得均匀瘦硬,斩钉截铁,像刀切一样爽森。可以说,柳体至此已初见规模。三年后的《玄秘塔碑》,笔法就更加锐利,筋骨就更加明显了。
但是,矫枉不能过正。再愚蠢的妇人,也不会把小孩和髒水一起泼出去。可是,《苻璘碑》虽然扬弃了颜书过于肥壮的毛病,却也丢掉了颜书敦厚沉着、雄强茂密的特点,笔法瘦劲有余而古厚不足。发展到《玄秘塔》,虽然劲健至极,却不免脱巾露肘,结构上则失之拘谨,不够开张。被李后主讥爲“生犷”,宋代朱长文也认爲柳书“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再过两年后,《神策军碑》的笔法苍劲灵转,结构开阔,就不那么拘谨了。
过犹不及,艺术的辩证法也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