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小疏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666页(2204字)

【简介】:

宋·黄庭坚书。行书。绫本。25.1×115cm。《南阳法书表》,《眞迹目录》,《式古堂书画滙考》,《壮陶阁书画录》着录。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集评】:

明张丑《眞迹目录》:“用花绫书之,虽破碎而神采焕然,终不失爲名迹也。”

【赏析】:

宋代书法成就主要在行草,眞书少有作者,更难寻开宗立派的大家。宋四家中,只有苏、黄能勉力作大眞书,但无论结字用笔均已融入行书作法,实际上是行楷书。这件《华严疏》墨迹横幅就是黄庭坚的行楷书精品。

黄自称:“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爲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閑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常见的黄书墨迹,时有抖拌擞擞的习气,有故作姿态的毛病。但是这幅《华严疏》一扫故习,行笔爽利而沉稳,笔法周到,骨肉停匀。下笔或侧落衄正,或逆入裹锋,皆稳紥不可移;行笔如正道直行,义无反顾;收笔如阵云遇风,往而却迴。笔势往来淸晰可寻,纹丝不乱,虽未必“预想字形”,却已眞正意在笔先。此幅字大近二寸,平正宽博,有寻丈之势,无疑法乳鲁公,而纵笔舒展处又分明有柳公权遗意。“五”、“孟”二字末笔及“一”字,横势远来,“声”、“郞”二字末笔又纵向逸出,在平正的基调中出以异响,略事变化,满篇皆活,实是掌握了正与变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而得到的卓越效果。正文庄重凝炼,跋文字形略小,行笔稍加流动,天头压低一字,底线齐平划一,又得正变相宜、和而不同的妙趣。

《洞天淸禄》称:“山谷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及眞,草不及行”,这幅《华严疏》,堪称黄氏书法的杰构名作。宋代文人和艺术家中盛行禅悦之风,苏、黄是突出的人物。华严虽爲别宗,总是佛敎门派,黄庭坚爲巽上人书此疏文,自是意诚心端,这又是观赏这幅名作时不可不知道的。

(潘良桢)黄庭坚一生信佛。在宋四家中,他大约留下了最多的写佛家内容的作品。“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我们前引黄庭坚的这句名言,也是一句佛气十足的金鍼语。

黄庭坚对佛顿足发誓的姿态,一般人是很难想像的,我们且引一段他自己的《发愿文》:“今者对佛发大誓,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飮酒;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设复淫欲当坠地狱任火坑中经无量刼;……设复飮酒,当坠地狱飮洋铜汁,经无量劫:一切衆生,爲酒顚到应受苦报,我皆代受;设复食肉当坠地狱呑热铁丸,经无量劫,一切衆生爲杀生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罚誓赌咒,煞是天眞。他居然要自惩以飮洋铜汁,呑热铁丸,还要代衆生受苦报,这是很有趣的。我们不知山谷发誓之后是否又过眼烟云,忘之殆尽。不过,至少可窥他那狂热的虔诚劲头。在宋代诸家中,山谷确实是较有佛缘的一位。是否可以这样说,东坡仕途坎坷、超脱的道家经义使他得以自我解脱;而山谷之顚沛流离则更有赖于佛家的法示才没有消沉?

《华严疏》是他诸件佛书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件。大字行书,凡一百十三字,卷后有黄庭坚自跋云:

“巽上人爲华严作佛事,又持此轴来乞作小疏,予以爲鹭鸶服上不胜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缘事者与之。”看来,他颇以纸小无法挥洒而引以爲憾。不过,遗憾之外又隐寓着自得:只有捐千百钱,助佛事者才能得此;可见他自视甚高,小疏虽是小疏,但字却是大手笔呢!

山谷的自得是有道理的。这确是一幅笔精墨妙的杰作,结构揖让有序,不故爲“抖擞”,而是动作内敛了露锋之笔险劲而锐,特别是一些字行如“西山里”三字,完全是小楷严谨急促;洞达稳健的姿态与一些长线条交叉在一起,显得松紧、粗细、横斜有序极富于节奏感。作爲山谷的行书作品,它与楷书《景道君帖》及草书《花气》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行书作品中,它也是近于《诗送四十九姪》一路、而不同于《松风阁》、《伏波神祠卷》。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用笔方劲斩截有力,结构不一味铺张,而是宽紧有序,比较内敛,锐锋不常用;每出现必是点睛之笔,在某种程度上,我以爲它们甚至与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也是同一胎息。在山谷多放纵之作的对比之下,这些较爲含蓄的作品犹爲可贵,诚属难得。诚如王穉登跋山谷头陀赞有云:

“庄肃典重,左颜右柳,览之有垂绅正笏之像,非若平时率意之作也”。

——《式古堂书画滙考》卷十一

穉登把山谷书分爲二种,一种“率意之作”,亦即人们常见的风格;一种是庄肃典重,是这些筋骨内含的作品。看来,他是欣赏“垂绅正笏”之像的。我个人的拙见也倾心于后者。后人有以《华严疏》爲“笔势纵横”,其实正相反,此件正以其相对的不纵横而独具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