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如复上人法语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782页(730字)

【简介】:

宋·癡绝道冲书于淳祐四年(1244)。纸本。28.1×67.5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这幅诞生于寺院方丈之内的书法作品,笼罩在一种佛敎的氛围裏。他的笔触是那么地细瘦,只露其骨、露其筋,似乎在根据佛家道理在追求简淡枯索的意味,同时在排斥浓厚的情感。这种纤细的笔画,使我们想到了早他而作的北磵居简这一宋释法书中的瘦硬笔触,想到唐代怀素的纤细笔触。他们几乎都用细细的笔触,与人世作一种冷峭的对立。秉明先生曾分析过怀素的笔触细瘦,云:“怀素的草书笔触甚细,《自叙帖》当然是最好的代表,像用钢笔写出来的,在纸上少有顿压,反映出情感上没有悲欢的高潮与低潮,又反映拒绝和外界作密切的大面的接触,对生活现实维持一个距离,只在这距离上冷观世界。”此幅作品也颇类此等情况,而且似乎对生活现实维持着更远的距离,在苦苦追求着佛敎之精义。此作品之结体是紧结瘦硬,与纤细之笔触很是吻合,全然是冷漠的,似睥睨人世,不与物拘。特别是在紧结的结字中往往冷不防斜出一又长又尖的锋芒,如“涉”、“刼”、“要”、“方”中的斜撇,正如一种锐利的冷观眼光,又如一种透脱之自在。同书在《文楚》裏写道:“所书《千文》,落笔轻淸,无一点俗气,飘飘若飞云之映素月,一见使人冷然有物外之兴,岂其书足以洗人之心如是耶?”我们亦可说此释所书以示人,其中的冷峭锋芒,一见也使人凛然有所感,有所悟,不是一种风月的意,而是一种佛性的啓示。用书法去凈化人之灵性,这些出家人是意识到了?还是并未意识到?但我想,观者是能从中引起心境中的波澜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