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55页(746字)

【简介】:

明·王宠书于嘉靖八年(1529)。纸本。行书。竪24.4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七)。

【赏析】:

王宠的行草书在明代诸家中是别具一格的,论其风格,可以“疏灵”槪括之。“疏”是其结构特徵所在,一字之中必有疏蕩空阔处。笔与笔按习惯本应交接处,王宠却偏偏以断笔来处理。这种反常规的变化,使视觉中的线条形成了停顿,出现了虚白,线条流动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不仅在节奏上有了巧妙的间歇,而且使线条保持了一种对峙状态中的相互吸引。“疏”不但体现在线条的交接递进中,也体现在结构的生成中。也就是说以线条组成的部分单元之间,也贯彻着“疏”的意趣,使各部分顾盼呼应,摇曳生姿,产生结构中的虚白。这种“疏”的倾向,当然也造成了王宠行草书整体上的空静舒朗的感觉。一般来说,“疏”容易引起章法的零落散漫。王宠一方面以乌丝栏爲框线,另一方面善于调正字与字之间的形态关係,让字形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挥运旋律,欹正相生,虚实相存,保持和谐的整体视觉效果。“灵”是指灵动、灵明,是着眼于王宠的行草意境而言的。明代人在笔法上各开法门,或以纵横纷披以呈气势,或以严密涩掣以求精湛,笔法的变化是作者创作心态的间接表露,也是书法意境形成的直接因素。王宠的笔法灵巧内敛,在继承了晋人笔法中又参以章草的韵味,表现出一种秀姿挺立,自然流美的情趣。王宠的点画变化精微,决无粗鲁俗弱之气,一切的成功似乎都在不经意的随手挥运之中。倘若没有精熟的技法,没有虚灵不昧的心境,要达到这种灵和的境界也是难以想像的。“疏灵”的风格是王宠结构与笔法统一的结果,因此才在整体上实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