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临曹全碑轴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113页(762字)

【简介】:

淸·朱彝尊书。纸本。隷书。碑文一节。凡八行,共一百七十五字。104×32.5cm。辽宁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曹全碑》突出的艺术特色在汉隷中独树一帜,前人以爲是汉隷中的《兰亭叙》。其字势特别淸秀俊美,笔墨酣畅,不束缚,不驰骤:结体略扁而舒展,运笔以圆爲主,兼施方笔,流美生动,柔中见刚,虽飘逸飞动,然又不失其端庄凝重。

临写刻石碑文,应该视作是对原作的复原。临书有格临、对临、意临诸法,朱所节临的《曹全碑》係对临,对临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形神兼备。

毕生拜倒在《曹全碑》下的朱彝尊,此“截临”的一节,其娴熟飞动的笔墨使观者叹爲观止,然于形神的把握却有逊于原作。

总体上看,其字势基本上如原作呈扁平,亦能方圆兼施,但细观久品之后,却发现朱临有许多欠佳之处,与範本相比,不如其字画的舒展,不如其间距的疏朗适度,因而朱临《曹全碑》给人的观感是飘逸有之而端庄不如,有的字还改变了原作的扁平状,而写成了竪式,如“咸”、“令”、“高”、“亭”、“年”、“织”等,究其原因乃行距不适所致。由于行距欠适,造成另一个弊病就是“波画,,无法拓开,在“燕尾”的处理上往往是草率略过,而没有稍停顿后,向右上方逐渐顺提笔,造成浮滑、尖细与单薄,如果将朱临《曹全碑》再反刻于石碑,其“波画”一定会显得十分蹩足,缺乏原作一波三折的美感。加上其过分的强调飘逸,许多字画因此而显得浮滑单薄而欠含蓄,自然其神采较原作就略逊一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