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诗轴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178页(818字)

【简介】:

淸·王文治书。纸本。行草书。凡三行,共三十三字。134.3×48.4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如果把这件作品和查士标行书轴放在一起,会感到它们之间存在一种承啓关係:字结构、用笔节奏、轴线形式,甚至墨色轻重的对比。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来自董其昌。然而,查士标作爲一位遗民,一位避世的文人画家、书法家,欲浅近而不能;而王文治聪明过人,少年得志,不容易获得将感情、思想沉潜于这个时代深处的机会。或许这就是造成他们作品风格差异的心理背景。

此轴行笔轻松、流便,但线条平直,粗细变换突兀,部分线条单薄;能轻松地驾驭字结构,但结构与情调的关係平日似未经精心调整,如“劲”、“松”、“下”等字,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结构。至于“爱”、“风”二字末笔,表现出未经严格锤炼的才子式的任性。

淸代书法用笔大致可归爲两类:其一,以运动的流畅爲特色,用笔时运动的丰富性和连续性保证了线条的立体感和丰富变化;其二,由碑学的盛行而发展起来的“涩笔”,即运笔时主动加上阻力,使线条产生微小的颤动,以求苍劲。前者应该说更接近前代(例如晋、唐)的用笔方式,但延至淸代中叶,只能产生出王文治这样的线条,不能不促使人们去别处寻求另一条道路。然而,这条道路毕竟还有潜力在,在未来的日子裏,在某些书体(如草书)中,它始终是主要的用笔方式。虽然淸人很少涉足草书,但当我们回顾这条历史线索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传续这种审美理想的人们—当然,他们自己未必能意识到这一点。

王文治因此而不容忽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