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上野先生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290页(835字)

【简介】:

淸·肃亲王书于宣统三年(1911)。冷金笺。行书。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共八字。132.9×32cm×2。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

【赏析】:

中国扇面的书法、对联的书法都是别具韵趣的书法艺术。肃亲王在冷金笺上的这幅七言对联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与书的兼美。

“醉捲酒波倾白社,苦留诗句伴靑山”。属对非常工整,在“醉”与“苦”、“酒波”与“诗句”、“白社”与“靑山”中可以看到文人骚客徘徊于其间、留连于其间的情趣。酒神与诗神往往对于诗人墨客是有魔力的,李白有酒助诗兴,张旭有醉后狂草。因此于李白,杜甫则云“李白斗酒诗百篇”;于张旭,杜甫则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对联此两句很典雅,诗味醇厚。而可以说,其书特点正与诗句的典雅、诗味的醇厚相契合。其一,以正楷出之略带行书。这就于端庄典雅之中不致板滞,而且颇合书者的身分。其二,一些字处理很有匠心。“醉”字右边以牵连曲折之行草出之,在全幅对联中特别显眼,且那一竪的笔触是在左右微微摇动之中完成的(可与“伴”字端直一竪比较),完全让人联想到微有醉态。“诗”字行笔一种重涩之感,特别是最后露出的一小鈎,若与“靑”之小鈎比较,前者似在压迫中诞生,不正合了一个“苦”字。如果说,“醉”、“诗”的处理体现了书者的审美联想,那么在对联中表现自己的书艺技巧也是匠心的又一表露。比如“捲”与“波”字右捺,至右下顿后上抛出,继而呈现尖锋。这种笔法可以在王羲之的《兰亭叙》“欣”、“不”两字中见到,人或称之“隼尾捺”。“波”字左撇,蚕头燕尾似出于颜而化之。其余如线条的粗细错综变化,行笔的涩与滑、重与轻,等等,在其中巧寓表露。可见字数虽少的一幅对联,给人们的审美感觉却并不一定是少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