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豫锺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56页(1077字)

(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出生于金石世家,对文字学深有研究。善画竹兰,书得李阳冰法,篆刻师承丁敬,与陈鸿寿是知友,常一起去请敎蒋仁、黄易、奚冈,研讨篆刻。着有《明画姓氏韵编》、《求是斋集》、《求是斋印谱》、《古今画人传》。

陈豫锺是西泠八家后四家之一。他的篆刻也是宗师丁敬的,但风格比较典雅。

“臣履埙印”(图一),四个字大小不一,乍看去却有整齐之感,其中“履”字最大,却把顶上的一横潜入到“臣”字之下,平衡了视线。线条结构的呼应很好,如“臣”字与“印”字相呼应;“履,,字与“埙”字相呼应;在衆多的横线条中,突出了几个直划,使留出空处,增加了鲜明感;刀法厚重,使全印的气韵蔚成,淸丽典雅。

“我生无田食破砚”(图二)一印,在章法上有平实中求巧之妙,字的大小并不一,从右到左看过去,逐渐增大;字大的利用斜笔,留出虚处,作爲“虚幌”,并以结构的参差,作了和谐的调整。看上去平满匀整,实际上并不匀整。这种布局,旣比平均分配难,也较虚实悬殊的难,因爲它是平中之妙,不是平中之奇。

“西梅”(图三)一印,在章法上也颇有巧思,整个印面四周,以长曲线条伸展,中心部分,利用两字的主要结构连成一气,形成中密外疏,以曲线拥抱中心。外围的曲线条有互相顾盼的姿态,比较生动。至于印边,恐是年久破损之故,不是作者原意,否则“梅”字失去了依傍。

“久竹”(图四)一印,笔画简单,但配合得很好,两个字相向有情,自饶淸逸之趣。在章法和篆法上都値得借鑒。

“莲庄”(图五)一印,在篆法上却是从繁中生趣,如“莲”字的“走之”加了笔画,“庄”字的左偏旁取两个长曲笔,都使线条增加,这样是爲了增进全印下部的充实感。两个字都有草头,而且并立一起,却不雷同。刀法粗细不一,饶有金石味。陈豫锺是精于小印的,淸魏锡曾《论印》说他:“小印极精能,芥子须弥境”,于此可见一斑。

分享到: